在所有的投資案子里,我們基本上都是最大機構股東,更喜歡投創業早期。做早期投資最重要的是信仰,你把幾百萬、幾千萬美元放到一個項目上,晚上能睡著覺的唯一原因是你有信仰。我們堅信兩點:一,我們相信消費者的自由意志;二,我們也相信科技的力量,每一次科技轉化都會出現很多新機會。最近這幾年是移動互聯網,再往前是互聯網,再往前是通信,再往前是鐵路,每一波科技革*命都會帶來大量的投資機會。
投資最有意思的是,你能獲得最大財務回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你跟別人想的不一樣,這跟巴菲特說的“恐懼的時候貪婪,貪婪的時候恐懼”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一直在追求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甚至也鼓勵在內部有不同的聲音。不像其他的VC,我們內部沒有投票機制,每一個人都可以講自己的理由,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投資。
每一個投資機構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些追求的是回報,比如兩年三倍、三年五倍,我們也希望做有超額回報的基金。最終,好的回報都是來自好的公司,所以我們愿意賭一些大的事情。我們投資了很多共享經濟領域的公司,從易道用車到小豬短租,到近些年投的PP租車、覓食,跟共享經濟相關的企業有十幾家。
為什么我們如此看好共享經濟?核心邏輯是,經過這么多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后,在供給端,無論是重資產像房、車,還是像技能方面的攝影、開車,資產和技能已經形成了極大的供給,這是形成共享的第一個基礎。
第二個基礎來自科技,智能手機的出現至關重要,它有很多參數,可以做風控,也可以做位置判定,還可以做社交。通過手機,可以把碎片化供給與碎片化需求有效結合起來。而越來越發達的社交網絡又能大幅度降低交易摩擦,從而使得交易效益整體提高。
第三是因為消費升級。這是一次從農村到一線城市、從50后到00后的全方位升級,將帶來一系列的機會。旅游、文化消費會越來越多,反過來會促進消費升級,同時對多樣化、個性化體驗的追求,也會帶來新的需求,也能刺激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