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融資角度來看,首先,融資難度增加了。中國大部分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小企業,資金仍然來源于銀行貸款、票據貼現、簽發匯票等銀行業務,而這些資金的取得又依賴于銀行自身擁有的可支配信貸額度。因此,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全國貸款總規模壓縮導致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下降,勢必將加大企業從銀行融資的難度。
這種難度的增加,一方面,體現為在可支配信貸額度受到控制的前提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勢必進一步優化其貸款結構,為了防范金融風險、避免不良資產的增加,資金將更多流向國有大中型企業或是信譽度高的上市公司,這便擠壓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小企業的貸款份額。
融資難度的增加,還體現為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面對相同額度的存款,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可支配部分,會由于上繳央行的額度增加而降低。這樣一來,若再面臨類似經濟狀況的貸款企業,“穩獎政策下金融機構對貸款申請的審核力度將明顯加大,嚴格的審查程序無疑抬高了企業貸款融資的門檻。
其次,融資成本也提高了。2010年年末的兩次加息、以及2011年還可能再運用的調整存貸款利率的價格型工具,直接增加了運用貸款方式融資的企業的利息支出。就2010年前11月新增的7.46萬億元信貸額為例,貸款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將新增企業利息總支出85億多元。對于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來生存發展的企業而言,融資成本大幅提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們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需要依靠票據貼現方式獲得短期融通資金的企業也將受到影響。受存款準備金率上升的限制,銀行可以通過調高貼現率來控制其金融風險及信貸額度,因此,同等額度的票據申請貼現,在”穩獎政策下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貼現成本,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融通到手的資金額。雖然,相對貸款利息支出而言,這部分成本較低,但也是為短期融通資金設置了障礙。
再者,融資的靈活性下降。“寬松”的政策下,企業“借新債還舊債”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也不妨礙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但一旦央行收緊流動性的力度加大,在信貸規模受限的前提下,到期貸款想直接轉期、或是因投資需求要臨時申請貸款就變得困難起來。
同時,隨著存貸款利率的提高,市場平均投資報酬率上升,在資金流動性收緊的一系列措施下,企業利用其他融資渠道融資的難度也將相應提高,各種融資渠道間相互協調變得困難。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首先,投資進度減緩。當融資遭遇瓶頸時,隨后的投資必然受到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而言。因此,前期已敲定投資方案的項目,由于資金問題可能被迫壓縮或擱置,機會成本增加;而前期尚無計劃的,即使現在面臨好的投資項目,也可能因為融資困難而“忍痛割愛”,這樣一來,中小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又進一步被削弱了。
其次,占用資金增加了。現代企業往往采取賒銷模式來占領市場,但高額應收賬款背后的風險在資金流動性收緊時將體現得愈加明顯,盡管應付賬款占用額度將相對對沖一部分。同時,應收賬款占用的大量資金也不容小覷,在企業資金量不足時,機會成本將顯著上升。
此外,國內通脹壓力巨大,頻繁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抑制通脹,短期內容易進一步促發大家對通脹的預期,由于政策調整的效果總是滯后,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企業的產品銷售市場又因物價過高而不容樂觀,進而抬高了存貨的資金占用額,企業流動資金的流動性將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