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算工作內部化。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一個企業是一個節點。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企業都以使整條供應鏈價值最大化為共同目標,它們應該對共同的任務有共同的認識和了解,這必然促使它們要摒除企業間的障礙,實行工作協調和并行化經營。供應鏈企業的總預算也隨之要內化到各個節點企業,每個節點企業都可視為一個綜合性的責任中心,應扮演好自身在總預算中的角色。這使得供應鏈企業的總預算比傳統企業的預算更為復雜,但卻使各節點企業有了編制與實施的動機與可能性。
2.預算工作同步化。供應鏈企業總預算的信息是沿著供應鏈不同的節點方向傳遞的。一個節點企業經營預算的大多數組成部分都受到其他節點企業預算的影響,因此需要認真地制定一份時間表,確定各個節點企業參與總預算編制的時間及每一節點企業必須完成的時間段。只有供應鏈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保持步調一致時,供應鏈的同步化才能實現。任何總預算都是建立在勞務或商品的銷售預測基礎上的,也就是以銷售收入預算作為起始點的。各種各樣的信息被用于銷售預測中,最后的預算包含了來自許多不同渠道的信息。
3.預算編制方法一致性。為真正實現預算工作的同步化,各節點企業編制預算的方法應該是相對一致的,倘若某節點企業采用靜態預算方法,而其他企業采用了彈性預算的方法,這使得該企業的預算會與其他企業相沖突,甚至引起供應鏈上相關信息傳遞的堵塞。供應鏈企業必須具有面對不確定性事件不斷修改的能力,上游企業的預算信息和下游企業的預算信息都應作為編制預算的依據,其目的在于保持在上下游企業間生產活動的同步。
4.預算信息的共享與集成。一個企業的生產計劃與庫存控制不但要考慮該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更要從供應鏈的整體出發,進行全面的優化控制,跳出以某個企業物料需求為中心的生產管理界限,以顧客化的需求驅動顧客化的生產計劃,獲得敏捷的市場響應能力。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合作信念之上的,即通過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能使整體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在編制總預算時,企業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統,采用并行化信息傳遞方式,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和透明,從而保證預算工作的同步化。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預算制定過程是縱向和橫向信息的集成過程,縱向指供應鏈由下游向上游的信息集成,橫向指生產同類或類似產品的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