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那些想進行“二次創業”、試圖嘗試從傳統產業向現代高科技行業轉移的企業決策者們,一定要從本案例企業的慘痛經歷中吸取教訓,不要簡單地過分迷信股份制和年薪制的功效。股份制作為現代企業科學、高效的組織形式,年薪制作為現代企業的有效激勵方式,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可,并在實踐中被逐步推廣和運用。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股份制及年薪制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兩者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處理呢? 某企業實行股份制和年薪制一年后,實際虧損近2300萬元本案例企業的控股股東是一個凈資產為5億元左右的集團性企業。該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物業管理、傳統加工業等業務。集團的領導者敏銳地意識到,集團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力爭營造一個百年企業,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經濟發展趨勢,集團的領導者果斷地做出向高科技產業進軍的決策。經過多方努力,該集團將高科技企業定位在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從事IT行業研究的博士的技術支撐,最終定位在銀行系統的平臺結算系統的研制與開發上。為確保該企業的高效運做,集團的領導者對該企業的運做模式定位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質的IT人才加盟到企業中來。具體做法是:集團通過出借資金的方式將資金借給掌握關鍵技術的科技人員,借此確立了關鍵技術人員在企業中的合法股份,該類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近40%;授權關鍵技術人員招聘技術人員,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一律實行年薪制,年薪在15至20萬元之間,外地人員還一次性支付10至15萬元的安家費;為充分調動關鍵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集團不介入該公司的日常財務管理。從中我們不難清晰地看到,該集團試圖超脫地以大股東身份分享高科技給其帶來的豐厚回報,該集團的領導者的膽量和氣度確實令人贊嘆。那么該企業的實際運做效果如何呢?最近,筆者有機會了解到該企業的運做情況。經過一年的實際運做,實際的結果與該集團的預期大相徑庭,一年的實際虧損近2300萬元。這一數字令人震驚!經過深入了解,筆者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概括一句話則為:缺乏制衡機制、管理失控、費用開支過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工資過高且冗員過多;二是,財務監督形同虛設、費用開支沒有約束。實際已經面臨不追加投資公司運轉不下去、追加投資有去無還的境地。透過這些表面的現象,經過認真地分析后,筆者感悟到如下兩點:第一,沒有任何約束條件的高額年薪制,不能真正發揮激勵作用,只能助長人們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為良好的企業組織形式,只有在科學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優勢;第三,當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銀”投資入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償債能力被動地從他人那里獲取所謂的準“干股”時,并不能激發起這些所謂的股東的自我約束意識。股份制與年薪制有利于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的充分運用一般說來,股份制企業能夠構建出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創造必要的外在環境,即該類企業的財務管理的主體明確、動力充足。從而,使該類企業在財務結構和資金成本計劃 與選擇、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利潤分配中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取舍、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流動比例的把握乃至各項業務周轉率的控制中,充分利用現代財務管理的科學方法,借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行之有效的年薪制作為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確保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員工收入的最大化,實現企業效益與員工收入雙贏的格局。而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與股份制企業相比,對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的運用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就國有企業而言,由于其所有者的人格化問題一直不能很好地加以解決,因此國有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主體存在缺位現象,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進行財務管理的動力不足。如果我們再把國有企業放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大環境運行中再進行考察,就會發現國有企業的籌資、投資實質上其決定權并不掌握在企業的手中。如果說國有企業還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話,我認為其活動的范圍也就僅僅局限在生產和經營環節的流動資金的管理上。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由于受到籌資和投資決定權的限制,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很難真正按照市場的需要來展開,因此出現了重復生產、產品積壓、效益不高的現象。而就私營企業而言,雖然其產權是明晰的、實施財務管理的主體是明確的,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制約機制,其財務管理活動實際上只能按照“老板”的意志和悟性來進行,因此往往會發生貪大、求快、盲目擴張的現象,企業的資金結構計劃 不合理,流動資金周轉趨于緊張,到期債務償還較難。股份制和年薪制不會自發地形成科學的財務管理通過本文對案例企業實施股份制和年薪制實踐過程和實際效果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該企業控股股東的決策者簡單地認為,實行股份制并附之于年薪制就會產生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作為大股東可以分享“豐盛的晚餐”。而實踐的結果遠非如此,沉痛的教訓應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實施股份制后,必須利用其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的相互監督和制約機制,使管理層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才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年薪制只有配以相應的考核指標時,才能激發其員工的積極性,經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格局。否則,在人們固有惰性的作用之下,企業只能見到“費用頻頻發生、不見收入進賬”。由此可見,股份制和年薪制,只有在科學的監督、約束和考核機制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功效。否則,只能是“犧牲”大股東,“幸福”打工人。
股份制與年薪制下的財務管理
- 本文分類:財務稅收
- 本文標簽:財務管理股份制企業年薪制
- 瀏覽次數:17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10-03 23:59:16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wk_cw/12656
- 上一篇 > 讓財務數據為企業經營把脈
- 下一篇 > 公司價值管理:財務管理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