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無形資產的審計目標主要有, ① 確定無形資產是否存在; ② 確定無形資產 所有權 是否歸被審計單位所有; ③ 確定無形資產增減變動及其攤銷的記錄是否完整; ④ 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政策 、 方法是否恰當 ,是否與上期一致 ; 若攤銷政策改變,確定其依據是否充分; ⑤ 確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正確; ⑥ 確定無形資產的期末余額是否正確;⑦確定無形資產 在資產負債表上 的披露是否恰當。在確定工作的前進方向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干,下面著重談談 實現 上述 審計目標的方法。
㈠.方法鎖定:
1 、進入審計現場,獲取 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 “無形資產”賬戶及所屬明細賬 等文件、資料,綜合采用審閱法、 核對法、復核法、 分析比較法、評估法、觀察法、鑒定法、調查法等方法,對各項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受益期限、持有使用和保密狀況等進行審查,以確定無形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
2 、 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計算無形資產的 本期攤銷額、減值準備計提 及其加計數是否準確, 并與報表數、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以確定賬務處理的 是否正確,
㈡ . 細節技巧及篩查的常見錯弊:
1 、審查無形資產基礎工作是否到位
(1)、審查無形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關注無形資產開發、購置和轉讓的計劃審批制度、職責分工制度、保護制度、評估制度等是否健全、嚴密、有效,驗證 ①科研項目從立項申請至獲取專利權之前這個期間,其人員、經手人變動時,是否嚴格履行有關項目合同、項目技術進展、項目設備、儀器、技術資料、項目資金應收款、應付款等情況的交接手續,②針對技術骨干調動時,用來專門防止正在研究項目的技術和財產流失的措施是否有效 ,如否,則評價無形資產流失的風險程度。
(2)、審查無形資產確認的準確性:關注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是否歸被審計單位所有,成本是否能可靠計量,驗證①每一項無形資產增加業務是否有授權批準文件,取得無形資產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備 , ②不同來源取得無形資產的計價方法、 會計處理 是否正確。需注意的是, 對股東投入的無形資產,要驗證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并經過適當的授權審批,無形資產的價值是否 分別 與驗資報告及資產評估結果確認書或合同協議等證明文件一致;對自行取得或購入的無形資產,要驗證其原始憑證確認的計價是否正確 ;如否,則分別認定記錄企業是否存在①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虛列各種費用,擴大開發成本;②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不按評估確認價值入賬;③接受捐贈取得的無形資產,不按捐贈方提供的發票賬單金額入賬;④外購的無形資產,不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入賬;⑤在沒有發生企業合并的情況下,虛列商譽;⑥將企業一般性商標、非專利技術、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列為無形資產;⑦將企業已經過期的專利權、特許權等仍然保留在無形資產賬戶中等等一系列 有意抬高無形資產價值的做法, 虛列或多列無形資產價值,增加無形資產成本,從而提高所有者權益的虛增數額。
(3)、審查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真實性:關注企業注冊資本文件中無形資產和賬面記錄,驗證①企業無形資產價值在注冊資金中的份額,是否超過現行財務制度規定,②無形資產作價依據,是否經過有關機構審批和評估,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是否存在以虛設無形資產價值抵充注冊資本這種錯弊行為,騙取“公司注冊”的現象。
(4)、審查無形資產研發情況的客觀性:關注被審計單位對“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依據是否正確,驗證研究、開發兩個不同階段的特點是否符合新準則規定,如否,則須警惕企業根據自己需要來盡情地劃分這兩個階段,以實現當自己需要增加費用支出、偷逃稅款時,就任意延長研究階段;當自己需要提高業績、改善資本結構時,就任意縮短研究階段的目的。
(5)審查研究、開發兩個階段賬務處理的正確性:關注每個階段詳細的開支是否與進展情況相匹配,兩階段支出性質是否故意被混淆,有無將費用化的支出資本化或將資本化的支出費用化的行為,驗證①研究階段支出是否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②開發階段支出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是否資本化,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是否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③無法區分兩階段支出的是否將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④支出金額是否正確,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新準則的自由度進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潤操縱。
2 、審查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是否客觀
首先審查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
(1)、 審查無形資產攤銷基礎的規范性:關注攤銷基礎是否規范為無形資產的 使用壽命,或者是使用壽命內的工作量,驗證其攤銷金額是否在預計的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地攤銷,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是否存在將預計無法從未來收入中得到補償的未攤銷金額長期掛賬,不作賬務處理等不攤及其他少攤、多攤或亂攤行為,以及調節利潤的數額。
(2)、審查無形資產攤銷范圍的恰當性:關注其是否準確界定在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范圍之內,驗證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是否按規定在持有期間內 不攤銷其價值 ,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擴大攤銷范圍的錯誤行為來操縱利潤的數額。
(3)、 審查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的合法性:關注選擇的攤銷方法是否恰當反映了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驗證①受技術陳舊因素影響較大的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是否采用類似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余額遞減法)進行加速攤銷;②有特定產量限制的特許經營權或專利權,是否采用產量法進行攤銷;③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無形資產,是否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上述選用的攤銷方法是否一致地慣用于不同會計期間,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因不恰當使用或隨意轉換攤銷方法,故意多攤、少攤或不攤,而導致的操縱利潤的數額。
(4)、 審查攤銷賬務處理的正確性:關注無形資產應攤銷金額是否正確,并以所服務的對象為基礎分別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驗證①攤銷額是否等于其成本扣除預計殘值和減值準備后的余額,②專門用于生產某種產品或者其他資產且其所包含的經濟利益是通過轉入到所生產的產品或其他資產中實現的無形資產的攤銷額,是否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③沒有具體服務對象,與特定產品或資產無直接關系的無形資產的攤銷額,是否計入當期損益。如否,則認定記錄是否存在故意 亂用帳戶,將攤銷額計入管理費用、制造費用之外的賬戶的行為發生,以及對利潤的影響數額。
(5)、 審查無形資產殘值確定的公正性:關注確認無形資產預計殘值的標準是否合理,即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殘值一般情況下是否規范地視為零(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或者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預計殘值信息,并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的情況除外),驗證 “無形資產”賬戶及所屬明細賬在各期的攤銷價值是否等額, 如否, 則顯然說明其無形資產攤銷存在問題,而后可進一步 認定企業是否利用 殘值不恰當扣除的錯弊方式,進行少攤成本、虛增企業利潤。
(6)、審查無形資產有效期估計的客觀性:關注企業相關文件和資料確定的無形資產有效期是否合理,復核各期應分攤的無形資產價值,并與無形資產賬面各期已攤銷額進行對比,驗證同一無形資產的有效期是否保持一致,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采取不按法定有效期或受益期限計算攤銷等任意調節攤銷期限的手法,來減少或增多各期無形資產攤銷成本費用,擠占調節利潤的數額。
其次審查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
(1)、審查無形資產減值基礎存在性:關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各項無形資產預計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是否可靠,驗證在資產負債表日是否確實存在減值跡象并進行減值測試,減值測試方法是否按照資產減值的原則進行、減值準備計提是否達到資產減值規定的條件、是否按單項資產計提、是否履行批準手續,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不合理減值準備來操縱當期利潤的數額。
(2)、審查減值準備賬務處理正確性:關注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否超過了其估計的可收回金額,驗證①計提金額是否為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②是否遵守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的規定,③無形資產轉讓時是否一并轉銷相應的減值準備,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不客觀、不真實、不合理的減值準備作為“秘密準備”進行利潤操縱的數額。
注意舞弊新動向:為逃避監督,一些企業采用更加隱蔽的手法——違規計提的減值準備分別在各個月份或季度均衡地提取,這樣不易覺察。
3 、審查無形資產投資轉讓行為是否規范
(1)、審查已入賬無形資產轉出業務記錄的真實完整性:關注“無形資產”明細賬中是否有對外投資和出售、轉移的記錄,驗證①“無形資產”明細賬的賬面記錄與其會計記賬憑證、原始憑證記錄是否相符,②無形資產投資、出售和無形資產轉出是否為同一無形資產,其投資額是否與轉出額一致,③與無形資產轉出業務相關的賬戶(如“其他業務收入”)中是否有與之一致的記錄,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是否存在利用無形資產轉出業務來①只記轉讓收入,不記轉讓成本,或者只計成本不記收入;②投資收入記入“投資收益”之外的賬戶;③故意混淆無形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轉讓性質等隱瞞投資,侵吞無形資產投資收益,或隱瞞轉讓收入私設“小金庫”進行賬外資金循環的現象,以及對本期利潤的影響數額。
(2)、審查未入賬無形資產轉出業務記錄的真實完整性:關注企業目前生產經營是否使用無形資產及其存在狀況,驗證①費用和往來賬戶中是否存在有研制無形資產的費用支出記錄,②“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中掛賬收入的形成原因是否正常且真實可信,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是否存在利用企業未入賬無形資產無償出售轉讓給他人,從中謀取個人好處或換取生產、生活資料不記收入等獲取違規現象。
4、審查復核無形資產報廢是否真實
4、審查復核無形資產報廢是否真實
審查無形資產報廢業務真實性:關注無形資產是否已經被其他新的技術所替代,不能為企業帶來預期經濟利益,驗證其賬面價值是否轉作當期損益,并同時轉銷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和已計提減值準備,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無形資產報廢轉銷來調節利潤的數額。
5 、審查無形資產的披露是否完整
審查無形資產披露的完整性:關注附注中是否按照無形資產類別披露,驗證①無形資產的期初和期末賬面余額,②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③判斷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不確定的依據,④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⑤用于擔保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其當期攤銷額等情況;⑥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⑦累計攤銷額及減值準備累計金額是否完整披露,如否,則認定記錄企業利用披露信息不具體、不充分的手段來隱瞞無形資產質量的情況。
㈢、審計思考與啟示
1. 知識經濟條件下,一批用最新科學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武裝起來的人,不僅是有形資產的創造者,而且更是無形資產的創造者,在這個時代,誰擁有不斷創造出新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能力,誰就擁有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法寶。因此人才資源勝于資本資源,“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強于“以物為中心”的管理機制。談到無形資產審計,因為無形資產自身的技術性,再結合會計學科的專業性,就決定了 無形資產審計 具有很強 的專業性和技術性。 新會計準則在給予企業更大會計處理自由度的同時,也給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審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同時吸收公司戰略專家、知識產權專家及市場分析專家等,共同參與無形資產審計,是保證審計工作有更好質量的前提。
2. 創立無形資產所付出的價值量與該無形資產可為企業未來帶來的預期超額利潤的價值量是不等的。當后者超大于前者,就會激發企業創造動力;當二者關系不確定時,企業就會產生無形資產投入的憂慮;前者說明獲取無形資產時所支付的代價;后者說明該無形資產的預期回報,與前者無直接關系,預期回報的實現全憑該無形資產與行業未來可能的整體發展狀況相融合而產生。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為了發展,為了生存,無形資產風險投資應該投,必須投,否則謀求沒有成本支出的利益無異于“天上掉餡餅”。
3. 目前我國將無形資產從使用期限上分為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攤銷只限定在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范圍內進行,然而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在市場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不可能不發生貶值。鑒于確定無形資產攤銷額又是以假定無形資產具有足以產生出能夠補償自身成本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為基礎的,這種假定能否實現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從會計的謹慎性原則出發,各項無形資產如何準確規范地定期進行賬面金額的減值測試,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