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投資方向,規范投資程序
1.明確投資方向。鑒于中小企業的產出規模,應以對內投資為主,主要包括:新產品試制的投資、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人力資源的投資,現階段應特別注重人力資源的投資,因為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
2.規范投資程序。當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后,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
(二)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來滿足正常生產經營的需求。其次,保證資金高效率的使用,要通過增加現金流入和控制現金流出來取得維持日常生產經營和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再次,降低現金流動過程中的風險,準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最后,要合理規劃現有的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投資,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占用應合理匹配。
2.加強對財產物資的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及銷售等方面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對財產物資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要定期對財產物資進行檢查盤點,以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
3.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首先,加強對存貨的管理,處理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制定辦法以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其次,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要進行調研評定,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后,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4.保持財務資料的完整。一些中小企業疏于日常記錄,很難提供一份完整的財務資料,這給自我評估、融資、計劃、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三)優化財務結構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中小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優化財務結構。具體做法: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于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合理的負債到期結構。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的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