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設置
為方便了解國家“十四五”規劃方向和重點,把握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政策走向,做好投資規劃,更好地參與到國民經濟建設中去,我們設置了“十四五規劃”課程,整個課程分為六個部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與新階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高質量城鎮化、“十四五”規劃方向等,本課程將通過接地氣的授課形式,將國家五年戰略發展規劃的全貌呈現出來,從而指導我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參與經濟建設過程中,國家戰略規劃與每個人的前途、事業密切聯系,“十四五”規劃了哪些內容,將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每個個體又會受到哪些影響,如此同時我們需要做出何種應對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關注的。
二、課程收益
幫助學員了解“十四五”規劃方向及主線
幫助學員了解“十四五”規劃主要框架、價值導向和規劃原則
幫助學員了解“十四五”貫穿國民經濟發展的邏輯,以及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宏觀經濟調控和體制改革相關影響的關系
幫助學員了解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產業動態,以及未來五年國內總體經濟發展態勢,從而能夠準確把握布局產業投資的機會
三、課程綱要
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與新階段
(一)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
1)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提出
a) 戰略機遇期提出的大背景
b) 戰略機遇需要的條件:國際條件、國內條件
c) 戰略機遇期定義
2) 新形勢新階段新挑戰,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
a) 修昔底德陷阱
b) 反全球化逆流
c) 發達國家戰略調整
d) 轉型發展攻堅期
3) 我國發展仍處在重要戰略期的研判
a) 要增強憂患意識,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b) 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c) 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
d)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4)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階段
a) 中國正從邊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
占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6%,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達到30%,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具有創造機遇的能力
b)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國際力量對比變化
科技中心變化推動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大國崛起呈現“科技強國—經濟強國—政治強國”的歷史規律
貿易強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相繼掌握先進航海。技術,經由地理大發現開辟美洲航線、南亞航線和非洲航線,成為16、17世紀的世界強國
工業強國:英國依靠完整的科技體系和持續創新能力,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德國(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國(第三次科技革命)
湯淺定律:凡是重大科學成果數超過同期世界總數25%的國家,稱為科學活動中心。世界科學中心從意大利(1540-1610)開始,經英國(1660-1730)、法國(1770-1830)、德國(1810-1920)至美國(1920-),大體經歷了5次轉移,科學中心的平均周期為60-80年。
c) 新一輪改革開放催生新動能
工業化
城鎮化
信息化
d) 全球治理體系在深刻變革中重塑
二戰后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體制
全球治理赤字
規則非中性
發展缺位
e) 綠色發展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博弈焦點
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帶來的挑戰
美國、歐盟、日本綠色發展計劃
中國在面對這一挑戰中體現的大國實力
(二) 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1) 工業化階段驅動增長的動力
2) 城鎮化階段驅動增長的動力
3) 消費貢獻
4) 經濟增長動力轉換
(三) 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1) 經濟增長波動
2) 亞洲經濟強國增長的重要趨勢分析
3)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趨勢
a) 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b) 兩個不匹配
c) 制造業PMI明顯回落
d) 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回落
e) 經濟發展活力不強
f) 居民部門杠桿率過快上升
g) 經濟發展的綜合影響
h) 經濟發展風險
(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 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創新,加強應用基礎研究
2)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培育經濟質量優勢
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 制造業發展的意義
1) 舉國重視
2) 中央政策支持
(二) 制造業發展趨勢
1) 智能化
a) 要素投入
b) 核心價值
c) 產業層次
d) 組織方式
2) 網絡化
a) 企業間關系
b) 供需關系
3) 融合化
a) 制造業服務化
b) 兩個70%
4) 平臺化
a) 傳統產業集群
b) 互聯網+集群
(三) 中國制造業進展:成就
1) 總量規模增長
a) 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形成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b) 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2) 質量競爭力提升
3) 高技術產業增長動力更強
(四) 中國制造業進展:問題
1) 發展水平不高
a) 規模大、產值小
b) 缺芯少魂
c) 缺乏自主品牌
d) 制造業增加率國際對比:美國、德國、日本、中國
e) 高技術產品出口對比:美國、德國、日本、中國
2) 要素支撐力不強
a) 科技創新
b) 現代金融
c) 人力資源
3) 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不足
a) 兩個70%的經濟規律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
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70%
b) 主要問題
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生產性服務環節,專業化不夠
生產性服務業的壟斷、社會資本進入不足
服務業開放不足
c) 高附加值得服務價值沒有得到體現
(五) 中國制造業進展:挑戰
1) 面臨“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雙向擠壓
2) 體制機制障礙制約市場配置資源
3) 市場環境總體不優
4) 產業政策調適不快
(六) 中國制造業發展方向
1) 破除一個誤區
a) 片面轉型說
b) 夕陽產業說
2) 解決兩個缺口
a) 高質量要素供給
加強人力資本積累和優化配置
加快產業技術積累
提高金融供給質量
b) 高質量制度供給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健全科技創新體制
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c) 加快“一個轉型”:產業政策轉型
政策中心
政策模式
政策工具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本文分類:戰略管理
- 本文標簽:制造業曾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瀏覽次數:20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21-03-15 14:18:14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nx_zl/3267
- 上一篇 > 國有企業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
- 下一篇 > 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