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只是因為“運氣好”,其實,是他掌握了“找到風口”的套路,洞悉了投資者的思維。
資本故事:找到風口的豬
今年2月20日,小米科技第9代手機產品小米9的發布會如期而至,發布會上雷軍談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小米做了硬件以后是不是所有國產手機的水平都進步了,提高了,價錢變便宜了,產品變好了,難道這就不是小米對整個中國,對整個世界的貢獻嗎?”
那一刻,他是含著熱淚的,早已掩蓋不了,做為企業家能改變一個行業而發自內心的那份激動和驕傲。
從金山軟件為IPO上市8年長跑的艱辛,到小米手機成立4年估值450億美元、成立8年完成上市;從背負上市承諾“身心疲憊”,到如今控股參股14家上市公司、戰略投資老牌家電企業美的和TCL,帶領小米科技影響國產手機行業,雷軍如今成為了“會找資本風口的豬”。

8年3地IPO長跑
1988年,杰出程序員、“中關村三君子”之一求伯君在深圳創立金山,一年半完成WPS;1992年1月4日,雷軍帶著對求伯君的崇拜加入金山,成為第六名員工;1998年8月12日,聯想投資金山后,雷軍出任總經理;1999年年底,金山開始策劃上市,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走了8年多……
1999年,計劃香港創業板上市,亞洲金融危機后市場持續低迷;2000年,開始期待內地A股推出創業板,04年因軟件公司凈資產指標原因放棄;2005年計劃登錄納斯達克,06年因薩班斯法案提高贏利能力審計門檻擱淺;直到2007年10月9日,終于成功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功成身退,一夕辭職
正式掛牌上市那天,有一名加入金山八年的員工給雷軍發去一封郵件,他說,八年前他加入金山時就聽說公司要上市,每次過年回家都要跟他父母講,結果最后連他爸都不再相信金山要上市了……

上市,雷軍沒有“狂喜”,只有“落寞”,背負著上市承諾8年,“身心疲憊”。2007年12月20日,雷軍宣布辭職,24日,他正式離開差10天供職滿16年的金山……
小米復出,創造奇跡
2010年3月,安靜的做了3年天使投資的雷軍,復出創立小米科技。
2018年7月9日,又一個8年后,小米在港交所敲鑼上市,成為港股“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市值3768億港元,將近500億美元。此刻,創立30年、已上市11年的金山軟件,市值仍然只有288億港元。

資本秘笈:企業家如何規劃資本方向
從金山到小米,從“沼澤里的巨人”到“風口上的豬”,從背負承諾、上市屢遭意外,到順風順水、投資人一路追捧,雷軍說,只是因為“運氣好”,其實,是他掌握了“找到風口”的套路,洞悉了投資者的思維。
大市場:選準能上市的方向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一個小市場,再大的占有率也不夠上市規模;一個不被祝福的市場,無法實現高速增長。
正版軟件,當年就是這樣的“又小又丑”的市場,正版軟件購買者少,盜版軟件渠道發達,微軟等競爭對手非常強大,168元的正版金山詞霸降到28元,即使2個月110萬套的超級銷量也只有3000萬的收入。

而2011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僅中國就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不計各種配件,即使2000元的智能手機,5億人每人一部,就是萬億的市場規模,只要有1%的市場占有率,就可以做到百億規模,上市綽綽有余。何況當時中端智能手機市場幾乎空白,蘋果、三星、HTC還在忙著競爭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
能達到上市規模,投資人就愿意參與,規模小就“沒人愛”。幸好,金山及時轉型電商及網絡游戲,借助卓越網的并購和大型網絡游戲《劍俠情緣》的火爆,才以占比70%的游戲收入成功上市。
早規劃:看清上市路徑和節奏
為了上市,金山很多年不敢投入創新業務,錯過了99年至04年風起云涌的互聯網浪潮,上市本來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助力,為什么反而“就像帶著手銬腳鐐跳舞”?
因為上市前期經營業績不能發生嚴重下滑,籌備上市過程中也很難安排大規模融資,而上市政策和IPO窗口期會發生波動。這就要求每個踏上上市征途的企業,需要提前規劃和準備,安排好業務增長點和冬眠的資金。
金山籌備上市前幾年,完全不敢投資新業務,既怕新業務虧損影響公司利潤,又怕資金中斷。兩次失敗后才痛定思痛,在上市主體外嘗試投資電商卓越網和網游《劍俠情緣》,并且在2006年8月,獲得GIC、英特爾投資、新宏遠創基金7200萬美元投資,減持了個別老股東的股份,回購部分員工期權,緩解股東壓力。
而雷軍再創立小米,融資節奏明顯盡在掌握,從2010年到2014年,每年一輪融資,估值以2-4倍/年的速度增長;從初創到收入過千億,企業成長也保持節奏,定期達成投資人關注的“里程碑”進度。

如今,更是第一時間抓住港股改革窗口,成為第一家享受“同股不同權”待遇企業,與第一家在A股同步發行CDR的機會擦身而過。
會借力:用投資思維撬動資源
金山時代,各種軟件產品都是金山自己開發的,團隊和員工大部分都來自內部培養和成長,而小米發展過程中,很多都是通過投資和合作的形式撬動別人的資源,同時減少經營風險。
如今,小米把很多業務放在“體外”,借用別人的力量降低經營風險——小米一直強調的“生態鏈”,其實就是借用各個配件或家庭智能產品企業的力量和經驗(也包括資金)來試探市場,完善小米產品組合。如今小米生態鏈已經有2家企業成功上市,還有幾十家在蓬勃發展中。

而在此之前,雷軍早就通過自身天使投資、旗下順為基金以及小米風投投資完善跨業生態,幾年來已投資企業超過近百個,涉及手游、電商、新媒體、移動安全、智能家居、醫療、互聯網金融、影視制作、視頻網站、移動地圖、車聯網、移動家政、移動教育、智能家電等眾多領域。

- 結語:成為風口上的豬 -
大市場,早規劃,會借力,是得到資本市場關注,站到風口上的秘笈,雖然創業確實要面對很多運氣的成分,但也要培養“善于發現風口”的眼睛,當機遇來臨時才能把握。
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現“風口上的豬”,企業家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精力,去像投資人一樣觀察、思考、捕捉機遇!
有不少學員問我,“有的老師說小米好,有的說小米不行了,到底小米是好是壞?”其實,小米沒有那么完美,也沒有那么失敗,不要去盲從別人對某個公司、某個人好壞的評價,而是去觀察和學習成敗之中的邏輯。
Winners focus on winning, losers focus on winners.(成功者專注于成功的過程,失敗者總是把眼光放在成功者身上)。
小米其實是個研發硬件的科技公司,是低調的智能家居生態領導者,小米公司的愿景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股價的跌宕起伏,不代表企業的發展強弱,如今的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也曾被股市看低。我看好小米,看好雷軍,有投資人資本思維的實業企業家,是無敵的。
雷軍可以做到,你更可以
中國跨入資本時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企業家只靠勤奮、只靠人脈、只靠膽魄、只靠機會,企業依舊無法成功,這是壞的一面。
好的一面,如果你有思想,懂邏輯,樂于學習,學會具有資本思維,通過聚焦爆點、塑造IP、有效組織,差異化的創建企業價值,十萬元投資獲得上億的天使投資估值,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