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食物能貢獻星巴克約20%的收入,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連續六個季度的銷量沒有達到華爾街的預期后,星巴克決定重點發展食品業務。
在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中,星巴克全球和美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僅為 3%,均未達到華爾街預期的 3.7% 和3.5%,全球營收額為52.9 億美元,同樣沒能達到預計的 54.1 億美元。這已經是連續六個季度,星巴克的同店銷售表現低于分析師預期。
在星巴克納斯達克上市 25 周年的紀念日上,星巴克首席財務官Scott Maw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星巴克的當務之急是擴大食物占總收入的比例。他稱5年前星巴克16%的總收入來自食物。目前食物能貢獻約20%的收入,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據美國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道,星巴克開始認真賣食物是在2012年收購面包店La Boulange之后,這項收購幫助星巴克的食物銷量在2013年增長50%。盡管星巴克在2015年宣布關閉La Boulange,但至今仍用著 La Boulange 的配方制作各種面包。
星巴克表示,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一天中食物銷售增長最快的時段。但這并不代表消費者會把星巴克當吃午餐的首選地,Scott Maw認為,雖然星巴克早餐的表現不錯,但午餐才是他們未來食物業務增長的重要部分。
說到做到,今年四月,星巴克就開始在芝加哥測試他們最新的午餐項目Mercato,以即食沙拉、三明治和各種高蛋白健康食物為主,售價在5-8美元。Scott Maw說,項目的表現非常出色,星巴克正打算把Mercato推向更多市場。
星巴克另一個在小范圍市場試水的食品項目來自與Snap Kitchen的合作,Snap Kitchen是一家專賣預包裝食品的初創企業,他們將為星巴克提供可外帶的熱食,包括火雞辣椒,雞肉通心粉和草食牛肉烤寬面條等。這項合作三周前剛剛啟動,目前還只在北美的五家星巴克提供服務。
去年7月,星巴克也在中國部分地區啟動“煥新食”項目,在包括四川、青海、河南在內的12個省份推出了從早午餐到甜品的38款餐品,以增加星巴克門店內食品產品的比例。在宣傳文案中,星巴克強調”用美食把你三餐的幸福感全包”。
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的采訪時稱,星巴克向多元化的產品線轉變,是因為單純的咖啡店翻牌率較低,消費者在店里停留時間過長,而過高的房租成本和裝修成本,無法滿足其足夠的利潤。
盡管星巴克認為賣食物可以拯救業績,但分析師卻對這一塊業務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食物較低的毛利率對星巴克的財務表現不會有太大幫助。Scott Maw回應稱,星巴克咖啡的毛利率在80%左右,食物的只有50%,但星巴克是在原有的人力和物力基礎上進行食品銷售,售賣食物實際有助于提升店面利潤。
路勝貞則評價,多元化產品線轉變的結果可能會使星巴克越來越失去咖啡的專業感,很多進店的消費者并不一定真得懂咖啡,顧客的層級會被打破,顧客的優越感也會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