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熊貓手機出口國外有100萬部左右,波導也在當年制定出海外銷量200萬部的銷售計劃,迪比特手機更是喊出“2004亞洲第一,2006年與諾基亞爭世界第一”的生猛口號。據統計,截至2003年10月,中國共出口手機6000萬部左右,約占國內總產量的一半。可以說那是一個熊貓開天,波導辟地的中國手機時代。
根據當年信息產業部(現為工信部)的統計,2003年,國產品牌波導、TCL的銷售量分別為969.64萬和749.96萬,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而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則以737.92萬臺和622.3萬臺的銷售量位列第三、第四。國產手機曾如此輝煌,恐怕是很多90后們難以想象的。那么從輝煌到沒落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2004年國內手機界發生了驚天的變局,南京熊貓破產,2003年還上市43款手機的波導也走向末路,由于公司在法定期限內未披露2004年年度報告,中科健股票開始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從2005年開始,科健手機慢慢走向低谷,直至隕落!
原熊貓銷售經理趙先生回憶稱,因為當時的手機老出問題,渠道商扛不住了,紛紛拿著客戶退還的手機要求退款。但當時的公司賬戶里根本沒有錢,區域老總想把庫房里的新手機抵給經銷商,對方卻不同意,于是就有了當年熊貓公司被渠道商、討薪員工圍攻的場面。隨即,熊貓電子就宣布不再經營自主品牌手機業務。
此外,曾在2002年創下了單款手機盈利超過8億元奇跡的夏新,到2005年,公司的品牌價值就已經達到了70.62億。但緊接著,夏新連續三年(2006,2007,2008)虧損,并從2009年5月27日起暫停上市。直至2009年底,夏新手機資產才從上市公司里剝離出來,由九洲電器等企業以1.35億元接手,但至今仍沒看到夏新手機復興的跡象。
現在依舊還堅守的第一代手機廠商僅剩下TCL一枝獨秀。根據最新統計,今年七月,TCL銷量為56.9萬臺,而這一成績連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的前十都進不了。
時間真的是一把殺豬刀,波導、科健、熊貓、夏新等曾經響當當的名字已經快被人們遺忘,手機賣場里已找不到他們的身影
是什么造成了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的集體落寞?
當智能手機成為發展趨勢時,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還局限于過去2G手機時代以中低端市場為主攻的經營誤區。手機產品缺乏創新,局限于“來料加工,仿制生產”的作坊式生產經營理念,在面對新的手機行業規則挑戰時,既無法被動的通過重復2G時代以超低價占領市場的狀態,又無力通過自主創新,重新贏回市場的主動。
曾經在科健市場部工作的李先生說,那時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都靠貼牌韓國產品,然后在國內銷售,抓住市場機遇的同時,核心技術匱乏的問題也顯得非常突出。當時從整機到配件都是“拿來主義”,手機壞了售后服務部門根本無法維修,只能換新的。如此一來,庫存問題嚴重,質量問題集體爆發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TCL通訊副總裁李冰表示,中國手機企業年銷量100萬臺,管理上還不成問題。但銷量過千萬臺時,可能在管理上就會出問題,所以,未來中國手機企業要想持續地發展,需要在管理上趕超洋品牌手機廠商的水平。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馬繼華認為,第一代國產手機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持久的創新能力,所以只能階段性地抓市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已成為永遠的回憶,如今活躍的第二代國產手機大佬們也應該且行且珍惜,不要重走前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