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貴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企業,法國達能集團在中國的酸奶業務卻難敵本土對手。2011年12月7日,達能中國宣布位于上海奉賢的酸奶工廠停產并進行業務調整。
“我們確實處在一個重新評估的階段,暫時不生產。”達能鮮乳制品業務新聞發言人徐杰說。這間工廠主要生產“達能”品牌的酸奶及乳酸菌飲料,供應上海市場。而本次停產的主要原因是產品 銷售 不佳。達能另一家位于 北京 的酸奶工廠的生產則照常進行。
進入中國市場后,達能一直在從合資到獨資的道路上走得磕磕絆絆。上海和北京這兩家達能現全資擁有的酸奶工廠均來自達能2007年底收購的妙士乳業,這次收購還一度被視為達能在中國走向獨資發展的標志。
此前,達能酸奶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一直交由其中國的合作伙伴掌管。最初是光明,2006年與光明的合作破裂后又轉投蒙牛,但與蒙牛的合作很快在一年后就被終止。2008年開始,達能一下落入既無自有工廠、又無直系銷售團隊的尷尬境地,酸奶業務規劃隨即被打亂,40多個品類全部退出市場。
直至2009年初,達能鮮乳制品業務以獨資形式重新開展業務,收購妙士得來的工廠讓達能得以恢復國內斷檔的酸奶生產,碧悠和達能酸奶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重新 上市 。
盡管收購之前妙士乳業是國內最大的餐飲奶企業,但這個平臺并不足以支撐起達能。由于缺少自己的 營銷 團隊和渠道網絡,達能酸奶在獨資經營后,市場占有率較之前出現大幅度下滑。歐睿咨詢數據顯示,達能在中國酸奶市場的份額從2008年的11.4%直線下降到2009年的1%,2010年僅恢復到1.5%。
在達能、碧悠在超市貨架上缺席的日子里,光明開始大規模推廣與碧悠相似定位的“暢優”系列酸奶產品,蒙牛的市場占有率也從2008年的10.1%上升至2010年的15.9%,并且在2010年11月控股了主營酸奶業務的區域品牌君樂寶。
在產品區隔度不高的情況下,達能在售價上也無法贏得消費者。由于生產廠布點極少,目前達能只能覆蓋一線城市,碧悠酸奶全部由北京工廠生產。酸奶對運輸和儲藏有很高的要求,達能目前依靠昂貴的冷鏈長距離運輸產品,極大地推高了成本,難以與對手進行價格競爭。
達能曾經試圖在廣州尋找代工廠貼牌生產碧悠,供應華南市場。但由于廣州的乳品生產廠均被競爭對手搶占,達能一直無法找到突破。
本次停產的上海工廠于2011年初才改造完成,投產不過數月。一位參與達能酸奶工廠項目的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由于產品的銷量規模不夠大,這家工廠的產能一直部分閑置,生產設備和 物流 的利用率不高,進一步推高了達能的運營成本。
“達能鮮乳制品業務部門重新調整了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將采取更為集中的發展模式,并致力于將碧悠打造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強勢品牌。”達能對于停產所發表的聲明稱。但如果達能僅依靠目前的運營能力,即使北京、上海、廣州這些集中投入的城市,可能也難以對抗本土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