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絕對差異
河南明顯落后于山東,在差距較大的年份2003年達到了20.1倍;和四川相比,差距也較明顯。2004年,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量為全國的1.4%,同是中部,是江西的42.7%,湖北的50%,湖南的61.6%。這表明,河南利用外資的規模相比于全省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需要而言還比較小,這種狀況與其在中部地區的地位是不相稱的,總體上來說還需要大力的吸引外資。
1.2 增長率差異
從2000年到2005年,山東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率基本上是一直增加的,2003年達到了最高點72.7%,但2004年卻跌到了最低點-12.8%。而河南和四川的增長率都表現得不很穩定,特別是四川。總的來說,近兩年河南出現引資增速較快的趨勢,這對縮小與東部地區差距有一定推動作用。
“相對規模”是衡量一個地區吸收FDI水平的重要指標,表示的是該地區FDI與當年GDP的比值。2000年,FDI/GDP的全國平均水平為2.41%,三個省份中只有山東超過了平均水平,河南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此外,在全國來看,“相對規模”最低的省市,FDI/GDP比例均低于1%,河南就在其中,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資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表現出更大的差距,明顯的表現為引資不足。
1.3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業績與潛力差異
FDI的業績指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指一個統計年度),該地區FDI流入量占全國FDI流入量的比例除以該地區GDP占全國GDP總量的比例。根據這種方法,選取2000、2005年作為分析的樣本,計算得出這兩年河南省利用FDI的業績指數分別為0.245和0.166。由于樣本年的業績指數值都小于1,可見河南省吸收的FDI與其GDP規模不相稱,或者說,相對于其GDP規模而言,河南省吸引了較少的FDI。FDI的潛力指數,是指該地區未來吸引FDI的國際競爭力和潛力。依據UNCTAD所采用的方法,選擇7個主要變量,作為評價各省市吸引FDI的潛力指標。7個變量分別是:(1)人均GDP。(2)過去10年實際GDP的增長(3)出口占GDP的比例。(4)人均基礎設施投入。(5)人均商業能源消耗。(6)R&D支出占GDP的比例。(7)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通過計算得出,在2000年和2005年,河南省都屬于落后省份,這表明在這期間,河南省在利用FDI方面業績變化不大,潛力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河南省利用FDI的潛力逐漸增強,而業績卻是趨于下降的。
以上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在三個省份的區域分布差異是十分顯著的,不僅反映在外資規模的絕對差距上,同時更多的表現為增長速度,相對規模等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地域分布上的巨大差異,是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展軌跡。這種差異的形成有它的客觀原因,是各種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 外商直接投資區域差異的原因分析
2.1 政策性因素的差異
從全國各個區域來看,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差異。簡單地說,中央政府的漸進性的對外開放政策導致了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差異分布的格局。最早得到這種政策的地區一旦獲得政策上的優勢,對其發揮潛在的區位優勢將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并且還會形成一種非均衡發展模式下的自我強化力量,這些都使外資傾斜政策的影響更加重要而且持久。
在此方面,東部的山東率先享受到了國家優先開放沿海城市的優惠政策,對其大量的引進外資有很大的帶動作用,這也是拉大和河南等內陸省份差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處于西部的四川也在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后,享受到了一些優惠政策,對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目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提出對中部地區發展經濟來說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優惠,具體對于河南省來說,可以利用這一政策上的有利因素,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根據自身的特點,更大、更高質量的吸引外資,以彌補吸引外資方面的不足。
2.2 區位因素的差異
宏觀意義上的區位因素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差異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從一般意義來說,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地區分布的原因,差不多可以完全歸結為區位差異這一因素。就是單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區位因素——自然地理位置的差異,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差異問題也和區位因素具有很高的關聯性。比如:東南沿海的山東,區位優勢可以被具體化為接近港口和對外聯系的便捷運輸條件。該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集中,顯然和該地區毗鄰港、澳、臺有利的地理位置有關。由于我國在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初期,主要是發展外向型的直接投資,在這種政策的指引下,投資者的理性選擇是在有利于對外經濟貿易的地區進行投資。而地處中部地區的河南在這個方面卻不具有任何的優勢。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大多是“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業,正是這種區位因素的作用,使得外商直接投資在注重一般性規律的前提下,表現出自身集聚與擴散的規律,并因此也導致了我國在地區分布上吸引外資的差異狀況。
2.3 要素稟賦的差異
地區要素稟賦主要包含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說,我國各地區自然資源呈現由東至西優勢度遞增的特點。如果對能源、礦產資源、耕地和氣候資源進行綜合的比較和測算,三個地區自然資源綜合優勢度的排序應該是四川居于前列,其次是河南和山東。但是,從目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區域狀況來看,自然資源稟賦的影響作用不是很明顯。
要素稟賦的另一個指標是勞動力資源。從效率工資的角度來看,全國最低的省區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若從勞動力的絕對數量來考察,基本來說東部地區的人口密度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根據2006年數據,目前高于5000萬人口以上的省區中河南位于第一位,其次是山東,四川居后;若從勞動力的教育水平而論,則山東居于全國的前列,河南和四川都較為落后。相對來說,勞動力資源是山東地區所具有的比較優勢。
反映技術資源優勢度的各地區綜合科技水平居于前列的地區有四川、山東,河南較為落后,可見從這方面來說居于東部地區的山東仍然是占據優勢。這說明要素稟賦差異和我國外資分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2.4 資源配置效率的差異
要素稟賦反映了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初始條件的差別,是反映各地區靜態差異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如果從動態的經濟運行效率角度來看,不同地區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的差異必定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形成產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說,各地區資源配置效率的差異與外商直接投資也有著相關性。因為,從任何一個投資者的角度來說,總是希望投資于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地區。具體就資金這一資源來說,東部地區的山東由于其在吸引投資過程中特別注重引進產業鏈條長的資金,其吸引的投資企業基本包含有一個行業的上、中、下游企業,因此其投資效率相對較高;而河南省在這方面確實存在很大的不足,據了解,其產業園區內吸引的投資企業關聯性很小,產業鏈很短,在吸引投資之初,往往只考慮能吸引到資金而沒有考慮投資企業之間的關聯性,也就是說投資企業之間不是同類產業,當然其中也很少考慮重復引資問題。這也是造成地區之間引資差異的一個明顯因素。
3 結論
通過分析三省份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我們發現,不管是從絕對量、相對量上還是從增長率、業績與潛力上來說,河南都落后于山東和四川。導致外資在三個省份區域分布差異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方面的差異、區位差異、要素稟賦差異、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等等。
利用外資的差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為FDI不僅僅表現為資本變量,它更多的體現為知識、技術以及經驗的載體。因此,FDI對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就不是單純的某個方面,它可以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并發揮作用,其中既有直接效應也有間接效應。
當前,正值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之際,中部地區各省市紛紛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在中部六省市中,河南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和后發優勢,基礎條件方面較好,但是,河南還有人均占有量少,變革 滯后,經濟開放度低,高層次人才缺乏,就業壓力大等許多薄弱環節,因此,積極有效的引進FDI對解決上述問題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為此,建議河南在今后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從自身優勢出發并為吸引外資構建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