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性。設備之于企業的生產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對重點設備應做好預防及維修等工作;而對一般設備則可實行事后維修,重點在于如何降低設備故障率。只要維修和生產結合密切,就能最大程度上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
(2)全面性。所謂的全面性也就是指對設備進行一生的管理。即管理設備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主要包括設備的規劃、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及報廢的所有階段。
(3)經濟性。設備選購的本身就是一項經濟支出,且在設備維修階段所產生的維修費用也是企業不容小覷的一項經濟費用,而因設備停機造成的損失也是企業必須擔負的支出費用。所以,從經濟角度講,班組長必須把控設備停機損失和維修費用之間的平衡。
(4)系統性。現代設備管理的生產維修中已經形成以預防維修、改善維修和維修預防三者之間的全系統模式。也就是說,班組長可通過系統管理來改善維修預防的信息反饋,并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維修性。
(5)全員性。設備管理不是哪一個人的工作職責,它需要發動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很多企業采取的方法是,運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全面提高企業從領導到員工對設備管理的積極性,并建立健全自主管理體制,以協助設備管理的順利實施。
(6)科學性。從科學的立場上來看,設備管理是在許多科學理論發展的基礎上逐漸產生的。換句話說,設備管理運用了許多現代管理科學理論,使其管理方法更為科學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