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百戰歸來,清大EMBA再啟程

    顧客滿意等于零

    市場營銷 11
    肖陽

    肖陽 浙大、北大、清華總裁班授課老師


    邀請老師:13439064501 陳助理
    主講課程:《弱勢管理》《管理心理學》《營銷心理學實戰技巧》《高效團隊建設》《會議管理與溝通技巧》
    寫下這個題目,已經預備被罵得狗血噴頭。

    恐怕至少有三種人,會拍案而起揪住筆者理論,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誓不善罷干休。

    其一,是企業老板們。不管他們行動上如何,但口頭上均奉顧客為上帝。

    一位知名企業老總坦言:我們的企業文化中“視顧客為恩人、視合作方為貴人、視企業員工為親人”,您這種觀點,擾亂軍心、恕難同意;

    其二、職業經理人們。多年西方管理思想“洗腦”,把顧客滿意視若天條。

    有MBA出身的高手置疑:經典的“營銷4C理論”,其核心即為顧客滿意,脫離此原則企業工作將一盤散沙。您此類言論,大言欺人、離經叛道;

    其三、廣大基層員工。沒有顧客滿意,哪有業績提高?

    不少人茫然:我們的飯碗是老板給的,老板的飯碗是顧客給的。看不起我們老板的“老板”,您這樣說話,到底經不經過大腦?

    不怪大家生氣。

    與上述三種人為敵,基本上就可以算作“全民公敵”了。

    這不單需要勇氣,恐怕還要講出一些道理。借《銷售與市場》一方寶地,肖某暫且大放厥辭,從中國企業一線實戰經歷中談一點不成熟的感悟,權作拋磚引玉。

    與時俱進的“顧客滿意”

    什么事都要有與時俱進的哲學思維,講這個話題,無妨扯得遠些。

    聽過一個笑話,卻是一個臺灣友人的真實案例。

    此君上世紀80年代來大陸旅游,沒想到一到北京就嚇得不輕。

    當時他去商場購物,發現墻上赫然寫著“優秀售貨員”的評選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不打罵顧客”。

    正百思不得其解,售貨員見其作呆傻、癡苶狀,不耐煩地猛一瞪眼,這哥們兒只覺陣陣寒意襲來,不由得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多年不敢再踏上這片土地。

    講到這里,70后以前的人必然感同身受。

    倒退30年,顧客滿意的標準,與當下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候到商店,你看到售貨員人影兒就算是好的。趕不巧時看到柜臺上有一雙皮鞋,伸手一拿被踹了一腳,仔細一看,原來那是穿在售貨員腳上的,人家正蹺著腿睡覺。

    彼時,顧客如果見到服務人員展顏一笑,恐怕當場就感激得痛哭流涕。

    現今,如果服務人員微笑時露出的牙齒不夠數目,都有可能遭到投訴。

    此非虛言,有例為證:

    為奧運會服務的空姐,標準微笑露齒6—8顆,嘴大、嘴小都各有要求。

    這是什么問題?這是顧客滿意的本質問題。

    最少有兩層涵意:

    其一、顧客滿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什么叫主觀?就是“顧客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顧客滿意的標準迥異。過去滿意的事,將來就未必滿意。

    其二、顧客滿意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什么叫相對?就是“你比別人好,就是好,不好也好”。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顧客滿意取決于比較。要達到滿意,不在于企業做了什么,而在于比別的企業多做了什么。

    有了這樣的前提,大家討論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我們可以看到:顧客滿意背后隱含著顧客期望,而顧客期望背后隱含著他們對社會平均服務水平的大致判斷。

    不能增值的“顧客滿意”

    這樣看來,顧客滿意真的只是一個比較低級的層次。

    在交易過程中,顧客遠無“灰太狼”那樣可怕,卻有“喜羊羊”般善良,他們口里唱著“我要得不多”,心里想著“及格就不錯”。

    如果某個企業連社會平均服務水平都達不到,拿不及格的東西出來糊弄顧客,那當然是“喪盡市場天良,與商業禽獸無異”。

    顧客會“用腳投票”、拂袖而去。其結果是企業自身的中長期利益大損。

    但問題是企業實現了所要的顧客滿意又會怎樣?

    這個問題值得再往深處想一想。

    答案是,企業沒有任何增值。

    顧客滿意只是達到了顧客期望,那么“一個付出五八,一個得到四十”。顧客揮揮手走人,大家各不相欠,雙方公平交易,企業并不會因此而增加后續交易的可能性。

    經濟學上,叫做邊際效益為0。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企業固然沒吃虧,可也沒占到最應該占到的便宜。

    這也就是“顧客滿意論”最大的遺憾,把不增值的事當成目標,最后“求其中,得其下”,不少企業離顧客滿意還尚有差距。

    那么,如何發揮每一次交易的最大效率,增加顧客回頭率,把新顧客變為老顧客,把老顧客變為忠誠客戶?

    簡單講,就是要“求其上”---超越顧客期望。

    還要講一個案例。

    北京近來有一家很是火爆的火鍋企業,他們的菜品也不見得如何出色,但就是顧客盈門,轟都轟不走。

    晚上10點多過去,還是有近百人在門口等位。這在北方實不多見。

    相比之下,旁邊酒店的迎賓喊破了喉嚨,飯口時也稀稀拉拉、門可羅雀。

    二者差別巨大,有人吃肉吃不了,有人喝湯都喝不上,緣何若此?

    我們看看前者如何來超出顧客期望:

    企業行為:在入口處設等位專區,水果、蝦片、小吃、豆漿等一應俱全,全部免費。

    (顧客心理:“免費餡餅”俺們見過,但這么實惠的“免費”沒見過,這老板太講究了。)

    企業行為:等位時有棋牌伺候,有專人為女士美甲、為男士擦鞋,擦車,分文不取。

    (顧客心理:在別的地方可沒這待遇,等位而已,搞出這么大排場,真是受之有愧。)

    企業行為:就餐時所有食材都可以點半份,給長發女士提供發帶,為粗心男士提供手機護套,就餐期間熱毛巾最少上三次,飲料無限續杯。)

    (顧客心理:我想到的你都有,我沒想到的你還有,總這么寵著,以后還讓不讓我去別家消費了?)

    ……

    凡此種種,多不勝舉。

    從中可以看出的是,這家企業早已不把顧客滿意當成目的,他們以遠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服務,擊垮了顧客原本“懷春少女”般矜持、猶豫的心理,迎來熱情似火的回報。

    門店越開越多,效益年年翻番,超越顧客滿意的結果是最終轉化為企業巨大的增值收益。

    在現實中無獨有偶,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這樣的例子。其實,海爾等大企業的崛起,背后莫不與其超前的服務理念息息相關。

    市場競爭的嚴峻性告訴我們,如果一家企業止步于顧客滿意,那么在發展速度上也必然“泯然眾人矣”。

    如何超越“顧客滿意”

    如何超越“顧客滿意”?

    這里面有一個“120法則”,簡單講,就是如果把顧客對服務的期望值設定為100分,那么企業就應該做到120分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企業回報。

    換言之,此時企業邊際效益最高。

    這不難理解。假設你是一名參加百米跨欄的運動員,費盡心力、十年苦功,跑到12秒88可能也沒什么用。

    但只要再提高0.01秒,你就是世界冠軍。而冠軍的收益是獲得多少次亞軍、季軍都無法比擬的。

    這一點點的領先,價值豈只萬金?

    市場競爭中也是如此,企業在到行業平均服務水平之后,只要再追加一點點精力與成本,其收益就會有天壤之別。

    優秀者、庸俗者以此為分水嶺,優劣自分、高下立判。

    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拿空調企業服務作個例子:

    當行業中安裝人員大多還是習慣登堂入室、長驅直入時,那些上門服務自備鞋套的企業,就會獲得顧客的高度認可,形成業績上的明顯突破;

    當行業中大多數人已經開始自備鞋套時,那些能把安裝時產生的垃圾收好帶走,并清理現場的企業,就會再獲領先優勢,形成新的口碑傳播;

    當行業中大多數企業已經開始要求拿走安裝垃圾時,那些能順手把顧客家中生活垃圾帶到樓下的企業,就會又一次脫穎而出,占得先機;

    優秀的企業,早已學會把售后服務作為銷售利器。針對行業服務現狀,企業只增加簡單的幾項舉措,看起來都微不足道,但帶給顧客的感動與震動是同樣的,都可以瞬間放大企業回報。

    其成本可能是幾分錢、幾角錢,甚至是完全不必增加投入的舉手之勞,但產出卻可能是百萬、千萬、甚至上億數量級的。

    這就是“120法則”的魅力。

    由于其來源于對顧客期望而高于顧客期望,所以也可以叫做“120顧客期望法則”。

    現實中,我們看到一些企業的做法與這項法則不謀而合,他們或早或晚都必定成為行業中真正的王者。

    “120法則”的內在涵意

     

    用“120法則”去思考問題,現實中的難題往往會迎刃而解。

    曾經有一位老總,拿著企業為顧客服務的口號請筆者評判,“滿意是標準,感動是目標”,當初咨詢公司的專家對此很是贊賞,但為什么實戰中對業績提升幫助不大呢?

    答曰:美則美矣,妥則不妥。

    檔次還要提高一下,改幾個字就好---“感動是標準,思念是目標”

    只有讓顧客感動,才能形成新的、源源不斷的回頭交易,才能帶來銷售業績的提升。

    仍以餐飲企業為例,感動是冬天為顧客奉上的一碗熱姜湯,感動是平日為顧客特意烹制的一份家鄉菜,感動是雨季迎出門外幾十米為顧客撐傘,感動是夏日臨別時贈送顧客的一把折扇。

    別人有的你也有,這會形成顧客滿意;但你有的別人沒有,這就形成了感動的來源。

    而一次次的感動,最終必然形成顧客對企業的“思念”,這可以轉換為忠誠度、轉介紹、口碑效應等超值回報。

    顧客與企業間,有如情人般的眷戀。即使一日不見,也有如隔三秋之感,正如歌中唱到,“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

    現實中,許多管理工具,如客戶關系管理體系、關愛賓客計劃等,脫離了“120法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但“120法則”的應用也要注意兩種錯誤的傾向。

    觀點一: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超越顧客滿意才好,那為什么是“120”,而不是“150”、或是“180”法則呢?

    這就要談到企業管理的本質了。

    管理有兩重性,一是有效性、二是經濟性。達到有效即可,增加富余配置其實并不增加額外效應。

    具體分析,超出顧客期望過多,有三大不利之處。

    其一是會給企業增添沉重的成本負擔,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

    其二是會短期內調高顧客胃口,導致顧客期望值快速增加,企業疲于奔命;

    其三、在一套手段沒有發揮出全部效應之前,同時使用另一套手段是浪費的,而企業的服務創新也畢竟不可能無限。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前述的那家優秀火鍋企業,實際上也有不足之處。他們在超值服務上,走得過快、過遠。

    調查表明,其凈利潤增長始終落后于銷售額增長,企業偏離了最佳產出效率,開始出現過猶不及的問題。

    觀點二:也許還有人問,那為什么不是“105”、或是“110”法則呢?

    這很簡單,因為這樣太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超越。

    還有一個理由不想說,就是110是匪警電話,不好侵權。

    言歸正傳,總體而言,肖氏“120法則”試圖明確優秀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聯。

    和大家熟知的“80、20法則”類似,它希望通過一個簡單清晰的概念,用一句話來傳遞一種理念,竊以為不但適用服務方面,同樣適用于傳統營銷4P中的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的各個方面。

    實際上,這應該也是符合營銷理論的發展趨勢的。

    如果說4P理論是基于企業自身的,是一種內部導向;那么4C理論就是基于客戶需求的,是一種外部導向;而4R理論則基于競爭對手,是內外導向的結合。

    而“120法則”希望同時兼顧這三種角度,關注消費者心理、關注競爭對手行為、關注企業自身行為,并提出了具體的尺度標準。

    忽然想起,體育界曾經有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撐桿跳“沙皇”布勃卡,這位先后打破35項紀錄,6奪世錦賽冠軍的頂尖高手,每次只有意無意將世界紀錄提高幾厘米,這可以看成是“120法則”的又一種翻版。

    在世界撐桿跳領域連續稱霸15年的布勃卡,創造了體育界的一個奇跡。掌握“120顧客期望法則”,也許你的企業,也可以創造奇跡。

    客服微信

    返回
    頂部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亚洲日韩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