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營銷 者而言,將恰當的信息傳遞給恰當的消費者,其中的復雜性不可言喻。這讓我想起一個卡通片,兩個腦外科醫生一邊做著手術一邊對話,其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別擔心,這不像做營銷那么復雜。”
許多營銷人員都哀嘆營銷的復雜性,也將優化投資回報率失敗歸罪于它。事實上,營銷必須一直注重一個點,即:迎合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而促成交易和贏得宣傳效應又是另一回事。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只可引導,不可強求。”
即使是涉及品牌戰略的營銷話題,包括 營銷戰略 制定和管理,這一原則依然十分有效—確保目標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根植于一種簡單而卓越的想法,而消費者對這種想法高度重視,不能輕易從其他品牌獲得。
在任何產品類別中,稀缺性都是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品牌沒有被消費者高度重視,同時又面對許多類似的競爭對手,那么你最終只能期望自己擁有行業中最低的價格。當然,在一個商品化的世界里,不管價格如何低,人們都會覺得價格太高。因此,不要讓品牌走上價格戰之路。
奇跡發源處
對品牌進行精確定位,是每一位品牌營銷者的必要工作之一。第二項必要的工作是宣傳品牌的核心主張,即“極高的價值性及稀缺性”,要通過有說服力的卓越品牌故事傳達出這一信息。其中有一個關鍵,品牌定位點以及品牌故事的交叉重疊內容,即必須重點突出的內容,正是產生品牌吸引力、號召力的奇跡發源之處。
我認為大多數營銷者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也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品牌工作無法聚焦,不能基于自己品牌的競爭性功能和特點開展行動,而他們的品牌故事也變成了類似宣傳文案那樣的東西,讀起來就像是廣告。要做到對合適的目標群體講述吸引人的品牌故事,遠不像推出廣告文案,也不僅僅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更像是創造一種“新價值”,而不是在現有品牌已經創造出來的價值點上參與競爭。
人們在和品牌許下承諾進行互動之前,會更多考慮情感聯系。這就意味著品牌故事必須能和消費者心理相聯系,并且讓消費者產生共鳴。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商品被引入市場,但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品牌堅持做到最好,它們將在下一波消費者文化中成為一個新生代的標志性企業。
典型案例:甜味劑Truvia品牌
甜味劑作為糖的替代品,是一種低熱量甚至是無熱量食品。在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而嘉吉公司(Cargill)的Truvia甜味劑品牌是新來者。相比之下,市場上同臺競技的都是歷史悠久的品牌,譬如泰國怡口糖(Equal)、美國善品糖(Splenda)等,但Truvia憑借精確的定位,贏得了強勢的市場地位。
鑒于競爭性品牌都在兜售自己的功能性效益,即低熱量甚至是無熱量,Truvia(其原料是甜葉菊)瞄準更深層次的情感層面定位—針對消費者希望獲得更天然、更健康食品的需求,將它作為品牌的核心點。
品牌的這種巧妙定位,引起消費者日益關注。因為消費者對于食品材料的源頭,尤其是調味劑的成分十分重視,這讓Truvia擁有其他品牌不具備的品牌獨特性。
順便提一下,我的醫生把其他品牌的調味劑稱之為“各種粉紅色、黃色、藍色死亡甜味劑”。Truvia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品牌定位:“來自甜葉菊的真實甜蜜”(real sweetness from good ol),為自己的品牌講出真實的原料背景。
從品牌名稱開始,到強調“真”原料,最后是產品有驚人的視覺性包裝,因此Truvia品牌給消費者留下一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這是一個可靠的天然品牌。Truvia品牌更注重可靠性和真實性,而不是依靠其他特質,譬如不含卡路里。
品牌必須注重內涵而非注重其他
當品牌代表一種特定的內涵,能夠和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某種精神渴望聯系起來,讓他們產生共鳴,那么品牌故事就能從心靈層面傳播。要理解并利用這些更深層次的內涵,關鍵是把握那些能形成消費者價值觀的普遍真理,了解消費者的本性。更重要的是,這種故事原型必須讓消費者“高度重視”,因為故事本身會激起人們對故事內涵的聯想。
標志性品牌都是傳播品牌更深刻內涵和價值的代表。對于品牌營銷者而言,尋求這種更深層次的品牌內涵,可以從精確品牌定位開始,然后是基于一個熟悉的價值觀原型傳播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