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凝聚力,凝的到底是什么?
企業文化需要凝聚力,是因為企業價值鏈的實現是群體行為,學者威廉·大內認為企業文化是進取、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凝聚力凝的是勢,勢代表一致的方向,代表企業內部價值鏈分工協作后企業整體價值的產出。所以要做好企業文化,首先要有一個社會型的企業家,他需要是一個修行者,始終修正尋找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和發現別人的生命價值并協助實現。他需要是一個思考者,思索法人組織如一個有機體,如人需要生命價值一樣,他也需要它的生命價值即是它的 商業模式 。他需要是一個引領者,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到別人不敢做的。他需要是一個設計者:精密計算理性分析,架構資源價值、整合以求裂變。他需要是一個激勵者:擁有別人沒有的使命感,別人沒有的社會責任,懂得運用自我的影響力去實現。最后他更需要是一個傳道者才能心享勢成。
曾被稱為“土狼”的華為,其在招聘的時候就一心要找到具備狼精神和狼品質的人,找到符合自身獨特“狼文化”企業文化要求的人。雖然面對的與其他企業同樣都是一群高校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但是華為最看重是堅強的意志力以及不成為奴才要求有獨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特質,這些人也成為了華為這二十多年艱難崛起的最為珍貴的財富。而新浪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高速成長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頃刻倒下也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互聯網企業務必要時刻保持強烈的清醒度。為此,新浪在選人的時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切忌浮躁,了解應聘者是否很清醒,是否對互聯網行業、領域有著更高的把握、正確的理解。另外,由于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的更新或者衰落的時間都在變得越來越短,所以新浪在選人的時候對“學習能力”的重視度大于對“工作經驗”的重視度。這就是華為和新浪帶給我們的啟示:企業沒有清晰的格局,就不會有明確的價值鏈條,企業人沒有成熟的生命價值,就沒有成事成勢的商業價值,企業沒有系統的商業價值,就肯定不會有優良的企業文化。
二、文化構造的是團隊,而非團伙
一個有文化的團隊才稱得上是團隊,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愿景、思想、溝通方式、類似的興趣愛好等等,這樣才稱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團隊,否則只能是團伙。世界上有兩種團隊著實羨煞了眾多企業,一是軍隊,二是宗教。首先,凡是軍隊都具備以下獨特的共同點:內部服從、紀律嚴明、團隊榮譽、吃苦耐勞等等,試想如果企業能夠擁有軍隊文化,那么企業的凝聚力會有多大?企業效率會有多高? 企業管理 會有多有效?上下級關系會有多簡單?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是萬萬學不會軍隊文化的,因為這是軍隊特殊環境造成的——軍隊相對隔絕;軍隊紀律嚴格;軍隊訓練超長;軍隊教育制度特殊;軍隊團隊榮譽感強。然后是宗教,世界上百年企業甚少,但是千年宗教卻處處可見。這主要是因為宗教理念正確,沒有一個宗教教人作惡;宗教由終身職業人士管理,專業性強;終生強化理念,每日 強化,促使文化深入內心深處,固化在大腦中。戈爾公司創始人比爾·戈爾德太太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戈爾不需要 人力資源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在戈爾公司這樣高職業度、高認同度的組織中,每個人都是HR,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于戈爾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從何來?——歸根究底從企業的商業價值來,說清利潤背后是價值,道明分工背后是互助。企業文化到何處去?——走向企業社會價值的擴大,借用我常說的一句話:做對的事,讓善循環,做對的勢,讓價值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