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電商影響較小、門店面積小、發展方式多樣靈活,便利店這一業態成了目前零售行業最受追捧的業態。近幾年,中國便利店行業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是零售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業態之一。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此前發布的行業數據,便利店業態銷售額上較上年增幅15.2%,遠高于超市業態的4.1%和百貨業態的-0.8%。經營大賣場的家樂福、會員店的麥德龍也嘗試性地開出了自己的便利店業態,武漢中百也與日本羅森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后者的高管理水平開出盈利能力更強的店鋪。
本身以便利店為主要業態的便利店更加速了開店速度,在此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辦的中國便利店大會上,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衡表示,美宜佳上個月(4月)就在廣東、湖南等地開了250多家門店,自去年10月至今美宜佳已經開了800多家門店,目前其最新門店數量為8003家。
但另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中國便利店普遍的單店銷售并不高。按照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此前發布的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上的數據算,美宜佳7400家門店的銷售額為83.25億元,平均下來美宜佳的單店日均銷售為3082元,北京好鄰居便利店300家店6個億的銷售平均下來單店日均為5480元。
中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在此次便利店大會給出了行業平均數據,“我們的生產效率是5870元平均日銷售額,臺灣達到了1.5萬元,日本達到了4.2萬元,這樣的差距非常巨大。”
在國內,內外資便利店的日均銷售差距也非常大,根據柒一拾壹(天津)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宮地正敏提供的數據,7-Eleven在天津的60多家門店日均營業額已達到7770美元(約合5.08萬人民幣),這高于日本的7616美元(約合4.98萬人民幣)和北京7-11(近200家店)的7417美元(約合4.85萬人民幣)。
為此,在增加數量的同時,多數便利店通過增加增值服務(如快遞業務、生活繳費等)、擴大差異化產品(如自由品牌產品、快餐、現煮咖啡等高毛利產品)、提升門店環境(如設置座椅)等措施提升營業額。
此外,裴亮提供的數據表明,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超市,大體為54%:46%,而中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體是8%:92%,這意味著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