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一:限量“特價房”。“十一”過后,記者收到一條群發短信,說遼寧省沈陽市某樓盤為促銷,特意推出限量特價房,每平方米僅售4000多元。在同一地段,其他樓盤的房價基本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記者于是趕往這處樓盤。在售樓處,擺在購房者面前的限量特價房不是戶型不好,就是樓層不好,而且數量只有十幾套。看完“特價房”之后,售樓員向記者推薦樓盤中其他房子,這些房子的均價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與周圍的樓盤相比,并沒有任何價格優勢。
對此,有著較多房產訴訟代理經驗的遼寧四洋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王琦指出,“特價房”不過是在低迷背景下的一個促銷手段,不是真正的降價促銷,購房者并不能普遍得到實惠。他認為,開發商用“特價房”手段促銷,可能有多種原因,其中多數是為了盡快將尾房出清。“這類房子是被挑剩下的,總會有些遺憾,因此看到‘特價房’三個字時,購房者不要盲目沖動,一定要考察清楚再出手。”
噱頭二:“團購”賣期房。現在的房產中介公司中,大多有“團購”期房的業務,與正常的房價相比,這些期房的價格很具有誘惑力。
在沈陽市皇姑區一家房產中介公司,記者看到公司的 銷售 信息里登記著多個樓盤的期房信息和團購價格。當詢問這些樓盤是否已經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說,這個證件在開發商那里,購房者如果想看,就去開發商的售樓處那里看,不過在售樓處簽合同,就不能享受“團購價”了。
王琦表示,“團購”是房產中介公司近年來新開發的業務,他們用這種方法幫開發商銷售期房,并收取代理費。由于是在房產中介簽訂的購房合同,購房者如果馬虎大意,就會忽視樓盤是否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他還提醒,購買期房本身就存在風險,而購買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期房,風險就更大,因此,通過房產中介公司購房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簽約前查清所購房屋的各種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