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線上舉辦“靈活就業時代零工權益保護”圓桌論壇,論壇上白話勞動法品牌創始人&普然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白永亮博士表示,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薪酬待遇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未來靈活就業應該關注的不是網紅等高收入人員,而是靠重復性體力勞動來解決收益的群體。
同時,他強調未來所有企業都要考慮靈活就業人員配置的問題,不只是局限于滴滴、美團等平臺。
談到靈活就業者在社會保障、薪酬待遇、工作時長等方面的保障問題時,白永亮稱,目前社會保障的問題主要是靈活就業人員屬地化社會保險的融入問題,但這個問題現在在除了北京、上海的其他地區都已經得到了解決;薪酬支付方面,靈活用工一般是按次、按天來結算,基本上形不成拖欠,因此在待遇的問題上也不存在保障的問題。
而至于工作時長,在白永亮看來,這是個人在經濟訴求與自我身體保護方面自己做的一種選擇,很難通過一家機構或者一種方式去對它進行限制。
近年來,外賣員賠償等問題時常引發輿論風波,靈活就業的勞動關系界定成了“老大難”。白永亮解釋稱,在傳統的勞動理論體系中有三個溝通層面的問題:建立勞動關系等于要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職工繳納工傷保險就要繳納社會保險;認定工傷的前提必須是勞動關系。這三個層面的聯系導致了很多企業不敢認定為勞動關系,因為擔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就要繳納職工社會保險,但又沒有這個利潤空間。
白永亮認為現在可見的一個方向是,工傷保險可以獨立繳納,認定工傷也不一定要建立勞動關系,這也就不存在之前的問題了。
關于靈活就業未來的發展,白永亮認為,隨著服務業比例的不斷提升,未來服務業會對制造業產生人員的虹吸效應,進而導致人工成本越來越貴,而人工成本的增加將反推企業用工方式的變化。
他強調,這種變化不僅僅局限在美團、滴滴等平臺,而是反推中國所有企業去思考人力資源配置的精細化。白永亮認為,我們不需要考慮高收入人群的靈活就業問題,我們今天需要在平臺上保障的群體是靠重復性體力勞動來解決收益的群體。
他認為未來人員調整不能只用傳統的雇傭方式去調整,“傳統的調整只能是平臺的責任與其收益之間不斷地讓渡收益搞一個平衡點的問題,但是今天的靈活就業出現在所有企業的靈活用工配置上的問題,即所有企業核心人員的長期雇傭化,非核心人員的外包和靈活就業的配置?!?/div>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宋美璐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