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體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源泉。這個群體本應富有活力,除了生存需求外,也應當有適當的財力,去滿足發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然而,在現實中,一些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狀況有些尷尬。他們享受的社會保障和福利較少,生活負擔壓力卻日益加重。“房奴”、“車奴”、“孩奴”,層層重壓抑制了城市工薪階層積累財富的能力。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就個人而言,當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技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形勢。政府則應當創造更加寬松的創業就業環境,通過調整產業、行業、職業結構,為“白領”們提供更多施展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
今年26歲的張女士兩年前從英國完成學業回國。雖然手握一張金融碩士文憑,畢業的大學也還算不錯,但回國之初,她依然還是能感覺到求職的不易。大多數公司對她的“海歸”身份并沒有表示出特別的興趣,它們更看重求職人員的實際能力,而不是“洋學歷”。
兩年時間張元敏的工資增加了,如今已經有6000多元,但與這幾年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工資上漲的步伐還是顯得慢了,再怎么省吃儉用,依然還是“月光族”。“這兩年物價漲得快,以前去超市、菜場買東西,都不大看價格,現在對物價越來越敏感了。白領的工資,貧農的現狀,沒有一點快樂。那么今天,如何讓我們的員工幸福,如何增加我們員工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掌握企業運營與決策大權的CEO又如何將幸福管理納入 企業管理 之中?幸福管理就是從員工的心理需要和個性優勢出發,為員工提供有挑戰性并兼顧愉悅性的工作,從而營造出和諧的團隊氛圍,使員工對企業有一種歸屬感并能在企業工作環境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同時又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由、充實和樂趣。作為企業的CEO,應該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以下兩點理念:1.幸福管理應倡導以“心”為本;2.工作設計應強調兼顧挑戰性和愉悅性。
讓員工擁有工作幸福感,企業才具有向前發展的動力。所以說,用人是一門用人心的學問,成功的企業往往擁有與之共命運的員工。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在管理中,綜合運用各種資源,才能使管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人,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更談不上管理了。人是引領企業成功的關鍵,是企業興衰的核心因素。理性、科學地提升員工的幸福度,可以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益。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預定員工幸福 管理學習 ,請聯系13938256450)表示,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人民對幸福的追求不斷提升,對于企業來說,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才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就應該拋棄那種單純追求利益增長速度的發展模式,真正把“增加員工幸福總值”作為企業的發展目標。
有的人很餓,在這個時候,能夠馬上讓其填飽肚子,對于他來說就是幸福。
有的人雖然溫飽,但目不識丁,在這個時候,能夠讓其識文斷字,對于他來說就是幸福。
有的人居無定所,露宿街頭,在這個時候,能夠使其安居,哪怕房子很小,但對于他來說也是幸福。
有的人很平凡,但懷揣一個“星夢”,在這個時候,能夠讓其上一下《星光大道》,對于他來說就是幸福。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調查——它問人們,他們想要什么?有人寫下權勢、有人寫下金錢、有人寫下名譽、有人寫下愛情……但最終這些名詞都在人們的再三考慮下都被一一劃去,它們被一個統一的詞語所代替:幸福!不錯,他們覺得金錢有點重要,權利也是,這是事實,但它跟幸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影響幸福的七宗罪:喜歡攀比、信念搖擺不定、忽略身邊美好的事物、只想收獲不愿付出、不容易知足、缺乏信任、容易焦慮。在譚小芳老師的品牌課程《擁抱你的員工》中,譚老師將如何創造幸福員工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這些秘訣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招招都能出奇制勝:
·讓他們參與(因為你無法單打獨斗)。
·對他們友善(一開始就聘用友善的員工)。
·慷慨地對他們表示認同(且不止是在金錢方面—但也別太吝嗇)。
·向他們灌輸自豪感(當他們為自己的工作引以為豪時,會表現得更加富有成效)。
·信任他們(他們應該得到你的信任,并將更加努力漂亮地完成工作,以繼續贏得這種信任感)。
據《瀟湘晨報》報道“分享一下我新公司的員工手冊,受不了刺激或者嫉妒心太強的人,請繞道。”近日,在紅網 論壇 、天涯等網站有這樣一個帖子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友“半葉”在帖子中稱,自己所在公司有一個奇怪的規定:每日 上班時必須和公司的美女總裁擁抱三秒鐘。網友隨后將這個帖子冠以“最令人羨慕的工作福利”。有網友稱,雖然這個規定有些另類,但是比起一些公司內部同事之間毫無交流,這樣的規定無疑是“最幸福的工作福利”。
譚老師在這家公司的員工手冊中看到,第六節第4條“愛就一起來擁抱”標明是公司獨有的福利,旨在打造獨一無二的公司文化。上面規定每日 8點半到9點為總裁擁抱時間,員工可以享受美女總裁擁抱一次的福利,擁抱時間不得少于三秒。而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時間里,為部門總監和員工相互擁抱的時間,同樣擁抱時間不得少于三秒。對于員工來說,什么叫幸福感?今天高薪你就幸福了?談起幸福感,上面的案例給了我們企業管理者一個很好的啟發,但也同時要注意一點,提升員工幸福感的事情不是作秀,它是一個長期的沉淀。
企業除了給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更多的是創造一個文化、思想交流的平臺,這是幸福感。如果一個人只是追求三餐飯吃得飽,穿得暖,那僅僅是一個物質的需求,人們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所以對于員工來講,除了改善其工作、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注入一種新的思想。
提升員工幸福感,既是企業的職責,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與前提。一個人,除去睡覺、吃飯,80%的時間是在工作,與同事相處。可以說,一個人工作的狀態就決定了人生的狀態,工作內容是否有價值、工作時心情是否愉悅、放松,也在間接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質量。譚小芳老師認為,要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數,首要的,就是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數,對于企業來說,關注員工的幸福,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當是責無旁貸的事情。
再設想一下:如果員工對自己所屬的公司有所不平、不滿、不信任的話,就不可能帶著笑容服務顧客;如果員工對自己所屬的組織沒有高度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就不可能提供令顧客滿意的服務。那么,企業就不可能得到顧客的認可、社會的認可,企業也就不可能得以生存、發展壯大。美國奧辛頓工業公司的總裁曾提出一條“黃金法則”:關愛你的客戶,關愛你的員工,那么市場就會對你備加關愛。一個企業的員工如果不能幸福快樂,企業又怎能長久發展?
美國加州有一個“幸福生活酒店”,一個叫薇薇安的女傭在這里工作了23年。最早這里只是一個汽車旅館,創始人奇普.康利先生是在薇薇安入職3個月后買下了它。康利先生在和薇薇安交往的過程中發現她總能從她的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樂趣。這使他很好奇并且困惑:一個人怎么能在清潔廁所這種工作中找到樂趣呢?
因此他花更多時間與薇薇安呆在一起,后來他發現她并不是在清潔廁所時找到樂趣。她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并不是成為這世界上最成功的廁所刷洗工。對薇薇安來說,她工作的意義在于與她的同事和客戶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她鼓勵的實際上是她所照顧的那些身在異鄉的人們,因為她深知遠離家鄉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這個故事讓我很受觸動。如果一個企業,不僅僅是為顧客提供精美的產品、優質的服務,而且能幫助顧客解決實際問題,并帶去哪怕一次美好的經歷、幸福體驗,這家企業存在的價值便又上升了一大步吧。這其實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效應:員工幸福感的提升,帶來的是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也就是顧客幸福感的提升;顧客幸福感的提升,帶來的是企業更好的發展,也才可以更多地投入踐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幸福;為社會幸福做出貢獻,甚至在人類文明發展上發揮哪怕一丁點的價值與作用,都會給員工帶去更高層次上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