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改變帶來的壓力會強化焦慮體驗
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李占江教授介紹說,焦慮障礙(焦慮癥)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精神障礙,癥狀表現為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分為多個亞型,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強迫癥、驚恐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社交焦慮障礙,盡管每一種焦慮障礙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癥狀表現各異,但是它們都會引起極度的恐慌或擔憂,從而干擾正常的生活方式。當人們面臨一個新的環境,對許多事情沒有把握可以控制的時候常常出現焦慮,而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對新環境、學習和工作、人際關系等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壓力,導致他們的焦慮體驗加強,嚴重的導致焦慮障礙的出現。王向群教授解釋道,焦慮有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有時候我們并不感知到焦慮,但身體出現明顯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睡覺不好、心慌。而明顯的心理反應是,有時候說不出有什么事情發生,但是就怕發生什么事情,這是對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擔心,這是很典型的焦慮。
學習自我緩解焦慮的方法
自身角色的轉換和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常常會讓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感到壓力和緊張,出現偶爾的焦慮情緒無傷大雅,可以進行自我調節。北京回龍觀醫院的楊甫德教授講解了自我調節緩解焦慮的方法。第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態。相信任何事情都能跨過去。第二是自我疏導。要正視焦慮,不掩飾,焦慮出現的時候消除它。第三是學會放松。比如散步、聊天等。還有運用SWAP的技術,它的核心是,停下來在焦慮的時候不管在做什么先要“停下來”;等一下深呼吸,調整一下;看看周圍的人和事,不要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跳呼吸上;還有選擇繼續做一件其他的事情。他強調說:“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與客觀事件或處境不相稱,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在大多數人不會緊張的情況或場所突然感到強烈恐懼,就可能是焦慮障礙的征兆了,需及時到正規的精神專科就醫。”
從四個方面治療焦慮障礙
對于焦慮障礙的治療,楊甫德教授介紹,焦慮障礙是絕對可以治療的,少數或者是部分可以在半年內得到控制或緩解,嚴重的有可能要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的治療。治療大概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是對因治療,其實就是對環境,如果能改變環境就改變,如果改變不了就學會適應環境。第二是對癥治療,當前主要是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輕度的焦慮障礙心理干預可以治療。第三,做好預防保健。不要讓自己發展到嚴重的焦慮障礙這個程度,所以要做好自我調節,一旦出現焦慮癥狀,可以及早識別出來,盡早進行治療。第四是長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