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后疫情時代的商業潮流”主題演講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提出,三項新技術會支撐中國長期的經濟增長,分別是AI、新能源以及電動車。
對于這三項技術對整個社會及世界經濟增長的引領,姚洋特別指出,整個社會和監管當局應該容忍一點由技術帶來的泡沫。“沒有這些泡沫的話,恐怕就沒有創新。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的時候還出現過自行車泡沫呢!”
姚洋表示,二十年前,中國出現了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非常偉大的企業,所以泡沫并不可怕,所謂的重復建設也并不可怕。“我們也看到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極其廣泛,這樣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產業鏈也極長。再就是成本下來了,大家都可以用,不是像以前那樣說到AI就高高在上,現在很多企業都可以用上AI,我們天天都跟AI打交道,因為成本降下來了。”
姚洋認為,由于這些原因,中國經濟還會有一個增長的高潮。他表示,中國現在是一千年來第一次在技術方面引領世界,而且是實用技術引領世界。“我去過很多企業,發現我們有很多所謂的隱形冠軍,也就是過去十年當中產量是世界第一,而且效果也已經變成世界第一,有些企業為了和大家一起玩還有意地轉讓一些技術給外國公司。這是一個悄悄的,但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對中國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