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類似沖突司空見慣。如何解決,特別是制度性的解決,值得研究。
《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這話的意思是說,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一輩子沒跳出過井口,那里知道世界上有大海,你給井蛙講大海是不可以的,沒用。夏蟲不可以語冰,夏蟲的壽命一兩個月,都在夏天,從來沒機會見冬天和冰雪,你給夏蟲說冰如何如何,等于白說,夏蟲的知識系統中沒有冰的概念。
事實上每個人在一個相對的領域、行業、系統中,都可能是井蛙和夏蟲。一個熟悉建材的人,未必熟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一個古生物學家,未必對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專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相對領域中,都不同程度上扮演了井蛙和夏蟲的角色,這一點需要認可。
不同的是態度。比如一個剛從美國飛回上海的人,來到奉賢區某村一口井旁,去和井里的青蛙朋友溝通,告訴井蛙說,外面世界大,有海洋,我飛機上看到了。如果井蛙哈哈大笑,說世界就是井口那么大嘛,你扯淡,那這樣的井蛙就有問題了。如果井蛙說,呃,這我還不知道,下次和隔壁村井里的女井蛙約好走出去旅游看一看吧,這個井蛙雖泡妞但是靠譜的。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對的井蛙,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有限的可憐,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還太多。管理實踐中也是一樣,要的是一個有前途的態度,一個虛心合作的態度,這種情況下,溝通才可能更深處,而溝通出效益,溝通就是生產力。
這件事情帶給我們的管理反思就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相對的井蛙和夏蟲。當代社會情況下,井蛙也可以語海,夏蟲也可以談冰,關鍵是井蛙和夏蟲的態度,是否愿意打破自己既有的知識框架,愿意創新進步,具有學習力,思考力,溝通力和作為力。
《莊子》哲學思想的時代變化和辯證應用
社會發展了幾千年,許多東西都變化了?!肚f子》說:“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比如一個銷售人員,如果一年做個兩三千萬的小成績,就感覺自己像憤怒的小鳥一樣可以為所欲為到處亂飛的話,這個銷售人員的成就也就到此為止,一年做幾個億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可能性,因為他做了一點點小成績就讓所有人知道他不得了了,向所有人以此為資本進行顯示炫耀,這個銷售人員的境界比莊子說的“知其愚者”的境界還差一些,還沒有達到自知的地步,停留在不自知其愚,反自以為是的層面,這些是莊子的時代能夠看到的,但有些是看不到的,比如現在的網絡,飛機等。從這個角度講,莊子說大惑者終身不解,管理中完全可以不研究大惑,我們可以就研究如何提升 績效 的小惑,小惑的核心,是對人性的把握。有時管理者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為方法方式問題,可能會引起被管理者的不滿、內心抱怨等,事與愿違。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莊子的許多思想也要靈活地理解。《莊子》說:“犬不以善叫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在過去傳媒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話是對的,但現在不行了,官方都要開微博,必須恰當地、及時地“言”,許多組織都有專門的公關發言部門?;蛟S莊子的本意,是主張人不需要過分張揚,言過其實,夸夸其談,但從內涵和外延的擴張理解來說,會叫的孩子有奶吃,會說話不會在媒體發達的時代遭受因為言語不當的遭難,這是真的。
結束語
《金剛經》中的意識形態出發點要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并說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研究《莊子》哲學思想,以佛家為內力,以管理應用為客體,或者能帶給讀者更多的體悟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