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很多干部,包括“一把手”干部常常感慨“干部難當”,平時除了開會多,還有就是接待多、應酬多,什么對等接待、層層陪同等,常常忙得團團轉,因此很有必要為干部“松綁”,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接待,騰出精力來考慮大事,考慮發展,不要被接待耗費精力。像一些上級機關部門的調研考察活動,不一定都要“一把手”陪同接待。
給干部“松綁”,其實也是轉變干部作風,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干部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抓落實、謀發展、為民生。但是,眾所周知,人都是有惰性的。干部從會場、酒場下來后,是不是真的就能一門心思扎根基層、扎實工作、務實創新嗎?恐怕未必。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委政府還要強化監督、細化措施、鋼化執行,給干部“加壓”、“上套”。
強化監督。領導干部手中都有著一定的權力,要想讓權力真正做到為民所用,必須強化對其監督和約束。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和制度,靠制度去管人、約束人,加大監督的力度。既要強化上級本級下級“三位一體”的體制內的監督,更要強化體制外的監督,特別是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要創造條件讓群眾監督干部,讓群眾有發言權,讓監督更公開,讓監督力度更大。不但要強化8小時以內的監督,而且要強化8小時以外的監督;不但要強化任中審計,更要強化任前、離任審計。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財務公開以及領導干部財產公示等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監督中規范,而不致于蛻化變質。
細化措施。抓工作、謀發展,面廣量大,必須有扎實、細致的作風和態度。當然,作為領導干部,是管方向、管長遠的。但是如果干工作大而化之、粗枝大葉、浮在面上,而不能沉到底,不會、不善將工作抓細抓實,非但不能很好地指導工作、推動發展,還可能因為不了解實際工作情況,而導致決策失誤、方向偏離,甚至可能會產生“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型”干部。因此,一定要細化工作措施、細化工作流程,按規矩辦事,按原則辦事,按法律辦事,而不是自以為是、我行我素、惰政亂政。
鋼化執行。再好的制度、再嚴的規定,不落實也是空擺。發展是硬道理,落實和執行更是硬道理。只有提高 執行力 ,才能提高凝聚力、影響力和發展力。一要堅決執行中央和上級的正確決策和決定,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和上級保持高度一致,顧大局、識大體、強落實、鋼執行。二要堅決執行黨紀國法,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和楷模,絕不允許任何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的“特殊黨員”、“特權干部”。三要堅決執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和原則,對一切腐敗分子和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一經發現,要一查到底,要嚴厲問責,絕不手軟、絕不姑息,要讓其傾家蕩產、身敗名裂,從而起到敲山震虎的震懾和威懾作用,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道歉”作為洗責肥皂,從而倒逼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盡心盡職、清正廉潔、履職為民。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然,給干部“加壓”必須立足于對黨負責、對干部負責、對人民負責,而不是故意給干部“穿小鞋”、“設障礙”,只有這樣,才能讓干部有正確的方向、規范的言行,也才能為發展助力、為人民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