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強調說加多寶賤租了王老吉這個品牌,這一說法是比較滑稽的。
7月13日, 北京 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王老吉”商標歸廣藥所有。喧囂多時的王老吉商標案終于塵埃落定。這一起國企、民企共同做大做強民族品牌的華彩樂章,最終以一場你死我活的糾紛收場,令人黯然神傷。
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擁有王老吉品牌卻無相關經驗的廣藥和亟待重樹品牌的加多寶,將正式開啟涼茶市場的份額之爭。
在真正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不應以企業性質來判斷是非。“國企欺負民營”的說法未必能合理透析爭端,簡單地以此定性反而會造成不公平。當然,國企也不能老拿國家、民族說事兒,越這樣我們的民族品牌越弱。品牌無論在怎樣的企業成長起來,成為世界品牌都是民族的榮耀。
公眾的情感偏向加多寶,非常自然,因為它的確為王老吉這個品牌付出了很多。
廣藥強調說,加多寶賤租了王老吉品牌,這一說法比較滑稽。協議是雙方達成的,沒有一方被脅迫。廣藥如今卻說賤租了。這不符合基本的交易規則,顯然是強詞奪理。
我們不妨來算筆小賬。媒體報道數據顯示,紅罐“王老吉”2000年的 銷售 額不足兩億元,2011年升至160億元,而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漲至506萬。僅從商標使用費和銷售額之比來看,前者增長緩慢,可以說是賤租。但需要深究的是,誰使銷售額增加的?是廣藥嗎?如果不是,你拿160億元做分母就不公平。原來你只有兩億元的銷售額,就應該拿這個數額當分母計算租售比,這個結果就不同了。
企業競爭到最后就是品牌資產競爭。王老吉這個品牌資產的增值是誰的貢獻?是加多寶。加多寶作為品牌定位的創造者和品牌價值增值的貢獻者,難道不應該享用品牌資產嗎?完全被剝奪,有道理嗎?雖然仲裁委員會和北京一中院的判決無需考慮這一事實,但廣藥應該心知肚明。
當然,加多寶有很多教訓要吸取。最后那次商標使用協定如果是通過打點個人達成的,那就是行賄,這種所謂迎合“潛規則”的事是不應該做的,是不可原諒的。
在市場環境下,通過競爭贏得優勢最為公平。為什么加多寶與廣藥的合作協議里出現明顯的漏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加多寶過于相信廣藥,乃至個人關系,法律意識薄弱。靠個人關系的認同是經不住風雨的。簽合同時,一定要預想到各種可能產生的風險。
在這個過程當中,加多寶的策略有很大失誤,只顧做品牌,卻忽視了利益關系中的風險。因為這個品牌畢竟不是你的,遲早要理清。所有有過類似想法的民營企業要引以為戒。
加多寶與廣藥,各有優勢和劣勢,相對來講加多寶優勢更多。
加多寶的優勢首先是配方。 王健 儀是王老吉海外第五代傳人,與加多寶的控股股東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淵源頗深,加多寶的涼茶秘方就是王健儀授予的。王健儀公開表示支持加多寶,同時對廣藥過度開發王老吉品牌的作為很是反對。而且,加多寶在市場上積累的人才、渠道、經驗、技能,是國企廣藥不可企及的優勢。
廣藥到底能不能做起來,不好說。目前它確實占有品牌優勢。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憑著固有印象仍然選擇“王老吉”。但是,做藥的企業做飲料,在管理、渠道等方面,短板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