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津津樂道于這些偉大的商業天才時,今天的中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商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更孕育著中國特色的商業理念和商業思維,造就了眾多的商業神話和商業傳奇。而經歷了變革 開放30年的國有企業,更可以說是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今天的國有企業已經不再是“陳舊、散漫、安逸”的代名詞,而開始面臨著更多的市場競爭,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商業色彩也越發濃重。在新的商業環境下, 企業領導力 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也影響著產業興國理念的 執行力 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誠然,今天國有企業的面貌令人欣喜,國有企業的領導力提升令人側目,然而,現實不得不讓我們靜思:結合國有企業本身的特點,何種因素在影響著領導力的展現,何種領導力更能促進企業的發展。筆者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萬法自然,適合才是最好的:決策力、文化力、執行力是國有企業中影響領導力的重要因素,其構成了領導力“鐵三角”,當然這三點對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樣適用,但是國有企業有其獨特特點。決策力、文化力、執行力從不同角度上影響著國企領導力,可以說擁有三要素不一定成功,但不擁有一定會失敗。
對于企業來說,領導者如何產生?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擾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培養出來嗎?還是制造出來?如何有效地解決企業內部的接班人問題?在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看來,領導藝術是一門復雜的課程,通常包含三個因素:領導者自身能力;追隨者;組織內部及外部情形。
領導藝術(The art of leadership)是指在領導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創造性和有效性,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一方面是創造,是真善美在領導活動中的自由創造性。“真”是把握規律,在規律中創造升華,升華到藝術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領導使人愉悅、舒暢。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領導實踐活動是檢驗領導藝術的唯一標準。
“一把手”在領導班子和全局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面責任,其素質、能力、工作作風和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一個單位和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整體工作成效。當好企業的“一把手”非常重要,但又很不容易,要當好“一把手”,除具有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外,還要講究領導藝術。
面對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核心管理層的領導藝術在企業的運營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競爭挑戰也要求企業領軍人物必須具備卓越的領導藝術。提升核心管理層的領導藝術,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另據調查,麥當勞店長的個人情商能影響該店面10%的 績效 差異,我們也都知道,60%的員工離職與直接主管有關。其實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么很多公司把90%的學習 經費用在10%的人身上,尤其是領導藝術學習 。
目前中國學習 市場上,中、低層次的學習 仍然是主流。據統計,高層次的 企業管理 類學習 (比如領導藝術學習 )雖然在數量上只占到5%左右,但 銷售 收入卻頗為豐厚。雖然目前員工學習 體系中仍以技能學習 為主,但每年管理類學習 的份額增速很快,一年的課程花費也遠遠高于基礎學習 。
目前高端的管理類課程價格達到一天2萬元左右,以每門管理類課程持續2至3天的時間來計算,一年即便只計劃 10門課程,花費也要達到50萬元左右。隨著外部的課程價格越來越高, 管理學習 也挑起了企業每年學習 支出的大梁。很少有 企業內訓 師能夠勝任這些課程的授課 人,因此大多數公司都會選擇向咨詢公司購買學習 課程。
在中國家電業內,何享健被看作是最瀟灑的企業家。他甚至從不用手機,也沒有手機。“很多事,他們不用請示我。我要找人,幾分鐘就能找到。每日 我一下班就回家,一步都不再離開,晚上從來不干活。”何享健笑說。在業界,他對高爾夫的鐘愛很是出名,除了周六、日要打球,周一至周五也總有一兩天在綠茵場上度過。而同在順德,同為家族企業的格蘭仕,兩位創始人老板據說現在每日 工作還超過10個小時。
一位非常熟悉美的內部運作的同業人士指出,何享健的本事指導領導者“能把 職業 經理人 放得很遠,又能收得很緊”。經理人在享受充分授權的同時,也接受著嚴峻的業績考驗。長久以來,何享健十分認可一些跨國企業的做法,經營單位兩個季度未完成指標尚可原諒,第三個季度還沒完成,經理人就要下課。在美的,每個人證明自己的時間很短,基層的業務員一般只有3至6個月,事業部總經理也是一年一聘。美的人習慣于接受這樣一種文化,業績指標達不到,即刻換人,如果達到了,上至經理人下到一個普通的銷售員所獲得的獎金激勵也是行業內最為可觀的,甚至有知情人士用“多得嚇人”來形容。
讓別人替自己操心正是何享健最讓同行艷羨的地方。美的經理人對企業未來3至5年的危機感顯而易見,他們中一些人的憂慮感甚至更強于企業真正的老板。“辦企業靠的是人才,在行業里我認為我的經理人是最優秀的。在企業里,我什么都不想干,不想管。我也告訴我的部下,不要整天想自己怎么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想如何把事情讓別人去干,找誰干,怎樣為別人創造一個環境,你要做的是掌控住這個體系。”何享健笑言。
首先,善于用人所長。用人之訣在于用人所長,且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優勢互補。用人所長,首先要注意“適位”陳景潤如果不是被華羅庚發現,并將他調到數學研究所工作,他就難以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唐僧之所以能西天取經成功,主要是他能做到知人善任,把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計劃 到最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去。實現了人才所長與崗位所需的最佳組合其次要注意“適時”“用人用在精壯時”。界定各類人才所長的最佳使用期,不能單純以年齡為依據,而應以素質作決定,對看準的人一定要大膽使用、及時使用。
第二要注意“適度”領導者用人不能搞“鞭打快牛”,陜牛”只能用在關鍵時候、緊要時刻,如果平時只顧用起來順手、放心,長期壓著那些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都較強的人在“快車道”上超負荷運轉,這些“快牛”必將成為“慢牛”或“死牛”善于用人所愛有位中學生曾向比爾,蓋茨請教成功的秘訣,蓋茨對他說:“做你所愛,愛你所做。”愛因斯坦生前曾接到要他出任以色列總統的邀請,對這個不少人垂涎的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仍鐘情于搞他的科研。正因為有了他這種明智的愛,才有了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領導者在用人的過程中,就要知人所愛、幫人所愛、成人所愛。
市場就如同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誰在 經營管理 決策上善于籌謀、具有前瞻性,誰就有可能在市場上領先一步,搶占到制高點,并保持永不落后市場的結局。而相反,如果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缺乏長遠思想和深謀遠慮,其結果只能是永遠當“追隨者”,永遠在別人后面當“跟屁蟲”。
光是了解制定決策的流程還不夠,還要持續而堅定地應用自己獲得的經驗,才能真正有所獲益。能夠持續應用,未來自己作的每項決策,才都會是成功的決策。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決策之難有時難于上青天——很多東西,總也無法完全掌握,無論思考多細,布置多周,總有想不透的一環,總有意外在等著你,但科學細致的思考會讓你事半功倍,馬到成功!
愿景概括了企業的未來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是企業哲學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企業最終希望實現的圖景。愿景為成功點亮了一座燈塔;愿景,讓我們看清楚,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追隨,而往往是與眾不同。作為企業的領袖,不光要有夢想,更重要的是讓追隨你的人相信夢想并為之奮斗。所以,企業家不僅要敢于夢想,更應該善于向員工 營銷 你的夢想。一個企業家要想做好企業,就必須學會營銷夢想。你可以沒有產品、沒有錢、沒有團隊,但是不能沒有營銷夢想的能力,否則夢想就永遠只能是夢想,而無法付諸行動。
很多企業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老板不缺夢想,員工也很努力,可是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沒有把自己的“個人愿景”放大成為與員工共享的“共同愿景”,即沒有在公司愿景層面達成共識。缺乏共識的愿景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這是你的愿景,與我何干”;第二種是表面上認可公司的愿景,實際上并不認同;第三種是內部鉤心斗角,各懷鬼胎。三者分別對應著共識的三重敵人:“事不關己”、“貌合神離”和“同床異夢”。
因此,“個體領導力”向“組織領導力"的轉化,首先就需要將個人的魅力、個人的美好藍圖通過文化的建設轉變為組織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成為整個組織團隊展示給人們的自信、承諾和獨特魅力。然后,卓越的領導者會將愿景、使命和價值觀通過相關制度、行為規范確定下來,并以學習 、輔導、日常監督和評估等各種方式,將其內化為組織的領導力,成為引導、激勵與約束員工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的保障。
企業愿景、使命和價值觀的確立僅僅是 企業文化 建設的第一個層面,企業文化要充分發揮其凝聚力、激勵力、導向力和紐帶力等文化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決策和經營管理過程中,將文化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從制度上確立下來,從意識、行為上進行培育和宣貫,通過“認知-掌握-內化”這樣一個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構建,形成“組織領導力”。
魅力型領導的局限如下:強勢領導,絕對服從。日常月久,領導著身邊會聚集的都是“唯命是從者”。代表性差。具有魅力型品質特征的領導者畢竟還是少數。容易自我陶醉。忽略現實。對他人不敏感。比較:(Seven Signs Of Ethical Collapse)缺乏責任感。無內在道德束縛。領導者的個人價值觀尤為重要,這樣的領導者即能夠成就組織,也能夠毀滅組織。變化莫測。有潛在危險。
領導者的領導魅力不同于一般人的魅力,其產生的原因既有職務分工的因素,又有個人品質方面的因素,那種片面強調領導者個人品質方面的因素,而否定職務權力的影響的主張是不全面的。領而導之,其本質是一種影響力,即領導通過其影響力來影響追隨者的行為以達到組織目標。對于一個團隊的領導來說,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在制定好可行的目標之后,自己身體力行,多做一些模范性、標桿性的事情。通過自身的魅力因素去影響和帶動群眾,魅力是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古人說:“下君之策盡自之力,中君之策盡人之力,上君之策盡人之智。”一個人能竭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項事業,這是難能可貴的,亦必須要那樣去奮斗。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實施自己的計劃,這個人很難事業有成。更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盡人之力遠不如盡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天。”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凡是善于借助別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達到成功的目的。猶太人不論是商界或科技界的成功者眾多,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別人之智本領。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且不說其在外交工作的政治手腕,就說他在處理白宮內的事務工作,就是一位典型巧于借用別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
他有一個慣例,凡是下級呈報來的工作方案或議案,他先不看,壓它三幾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議案的人叫來,問他:“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議案)嗎?”對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說:“也許還有不足之處。”基辛格即會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過了一些時間后,提案者再次送來修改過的方案(議案),此時基辛格把它看閱了,然后問對方:“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還有沒有別的比這方案更好的辦法?”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層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就是這樣反復讓別人深入思考研究,用盡最佳的智慧,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這不愧為猶太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這也反映出猶太管理者高明的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