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日,筆者收到了魅族MX6發布會的邀請函。魅族是一家特別喜歡在邀請函上創新的企業,這次也不例外,邀請函附送了一部經典MP3產品——魅族M3。
對魅族而言,這是一款意義重大的產品。M3在2002年底一經上市,便迅速成為市場的寵兒。魅族能搶占MP3市場國內品牌銷量冠軍的位置,M3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時,魅族科技的創始人黃章堅持徹夜不休地改良產品,為產品勾畫出最理想的輪廓曲線,讓耳機震蕩出最美妙的旋律音符。黃章的廢寢忘食就這樣成就了一個爆款產品。
十幾年后,再次看到這樣一款可以被放到博物館的經典產品,大概是魅族想要喚醒用戶對一個時代的追憶:那時,魅族LOGO的天藍色,幾乎映射出年輕用戶對青春的全部幻想。用現在的網絡用語描述——魅族用“小而美”的產品,讓擁躉為之傾倒。
然而在電子消費品市場,十年是一個太長的時間。時過境遷,魅族現在已經不再生產MP3,而是開始了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征途。魅族的對手,也從昂達和艾利和,變成了小米、樂視和榮耀。
在邀請函的M3里,只存儲了一首名為《我依然在路上》的歌曲。魅族依然還在路上,只不過當年那個“小而美”的魅族,如今已沿著“大而全”的產品路線經營多年——舊物已逝,魅族已經不是當年的魅族。
“小而美”的種子
翻看2000年的時尚和科技類報紙,隨處可見整版MP3播放器廣告。
同年,在創新公司(Creative)推出NOMAD Jukebox之后,用戶被這個神奇的小盒子打動了。這款產品不僅將屏幕尺寸放大到2.5英寸,還配置了6.5G的存儲空間。除了聽音樂,用戶還可以從屏幕的窗口看到文字信息,它的創新實在太引人注目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款產品,其中也包括黃章。
人群中的黃章并不突出,直到2002年,他還不過是合資企業愛琴公司的總經理。愛琴有VCD、音響和功放等眾多產品線,黃章負責的是其新開辟的MP3產品業務。為此,黃章不得不頻繁出鏡,為產品20小時超長續航、128M超大內存、免驅動連接電腦等創新宣傳——和現在電器賣場銷售員的工作并無二致。
2002年底,厭倦了長時間機械地喊口號,黃章離開了愛琴。他一直認為,產品被用戶承認,靠的是卓越的技術和豐富的功能。他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不是向消費者高筑宣傳攻勢的圍墻,逼迫用戶做出選擇。而愛琴最擅長的是代工生產,并不重視 “技術”和“功能”。由于無法說服管理層改變方向,黃章選擇離開愛琴。
“既然在愛琴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那就自己動手”,這是黃章的信念。在很小的時候,黃章就學會了木匠手藝,家中不少家具都是自己親手打磨,出于對電子產品的著迷,黃章曾拆掉了家里的第一臺電視。在愛琴的這段時間,他已經學會如何做出一款成熟的MP3,并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進去加以改良。
第一槍
當人們的2002年即將過去,年底的MP3行業卻出了件不小的事兒。
當時,MP3愛好者在iMP3閃存論壇中看到一條新帖子,一個以“全能國貨”為ID的網友寫了一篇關于“魅族”的文章。文中黃章化身為精雕細琢精品的科技工匠,將全部焦點都凝聚到即將面市的首款新品魅族MX上,這引起了論壇上發燒友對魅族——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的興趣。
時至今日,很多人不理解當時發燒友對魅族的沖動,認為當時萬夫不當的蘋果iPod,應該在2002年至2003年席卷中國用戶的腰包。
其實,當時國內用戶對MP3的訴求除了聽音樂,還有FM調頻、錄音、閱讀、存儲等功能;同時,MP3的主流消費群體是學生,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異常之高。這些都不是蘋果能給的。因此,蘋果iPod可以搶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卻只能在中國獲得10%的市場。
當蘋果在中國市場成效不大時,黃章明確了用戶的兩大痛點需求:續航和便攜性。黃章不斷修改設計藍本,最終將產品的體積縮小到40×82.5×19mm;為了讓用戶節約使用成本,魅族的第一代MP3產品魅族MX實現用一節五號電池供電35小時的續航紀錄。當時,這樣的標準是相同尺寸同類產品無法企及的。
魅族MX給了用戶兩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于是整個2003年MP3市場就屬于魅族了。第三方數據顯示,2003年上半年,國內MP3市場的整體出貨量為53萬部,華旗愛國者還能以8.83萬部的銷量、16.6%的市場占有率成為行業冠軍;年底的時候,魅族全面實現了逆轉——MX不僅成為銷量冠軍,魅族還實現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所有人始料不及。
巔峰時刻走到拐點
漂亮地打響了第一槍,魅族將“小”踐行到極致,之后的每一步,黃章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更“美”。
在MX成功之后,魅族又先后推出MusicCard和MiniPlayer等系列產品。除了繼續保留魅族一貫的小巧屬性,黃章嘗試將黑色烤漆技術和鏡面不銹鋼背板材質引入新產品。之前,一些高端的技術只在蘋果Mac電腦上才會使用。為了保證品控,魅族沒有尋找OEM廠商代工產品,而是親力親為于產品的每一個細節。
與此同時,魅族的產品還采用了觸摸控制的技術,讓用戶的操作方式從單一的按鍵感應,調整到平面滑動狀態。觸控條按照“一點一線一面”的設計理念嵌入整機,讓整機工業設計更加流暢。當然,這都是國內競爭對手沒有嘗試過的。
魅族對音質的要求非常極致。據說黃章為了捕捉最理想的音質體驗,會不停調節線纜的連接位置,還曾經拆掉自己住處的地板。落到產品中,魅族將音效芯片Sigmatel3520植入產品,并按照黃章的要求調節產品的表現力,同樣收獲了用戶的肯定。用戶通過實際購買行動支持魅族,這一度讓其上游芯片供應商Sigmatel的出貨量達到10萬片。
那時的魅族,已經明確了“小而美”對公司的重要性。從2003年至2006年,MP3市場的總量按照每年200%的增速擴容,可是魅族仍然會嚴格控制每款新品的屬性,導致6年的時間內,魅族總共只推出了12個系列、19款產品。同期的競爭對手們,幾乎以周為單位更新產品,在MP3市場挖掘價值,片刻不能閑。
正在魅族以極致“小而美”的姿態走向巔峰時,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整個MP3市場一蹶不振,走到了由盛及衰的拐點。到2008年,MP3市場的機會越來越少。據統計,當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銷量為250.66萬部,銷售額12.23億元,同比分別下滑43.76%和43.56%。
為了避免被市場淘汰,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通過降價維持競爭力,這讓主流MP3的價格,從500元的關口跌至百元以下。價格戰越來越慘烈,直接導致大量企業迅速凋零。據統計,2007年專一生產MP3的企業從鼎盛時期的300家將至不到100家。魅族的巔峰到了,不過市場到了谷底。
做手機去
到了2007年,魅族的MP3產品還有充足的市場空間,可是黃章再也坐不住。因為他知道,MP3遲早要退出歷史舞臺,不做點什么是不行的。
隨著技術的演進,MP3的功能日益豐富。2007年,魅族的產品已經具備彩屏顯示、圖片瀏覽、電子書閱讀等功能。升級到MP4時代,視頻播放也已經不在話下。部分廠商甚至將拍照模塊安裝到MP3上。這樣的產品形態已經與手機非常接近。
當時,手機市場的王者是諾基亞。該公司價格在2000元以上的手機已經具備MP3的功能。在黃章看來,哪家企業能夠逼迫諾基亞降價,手機將會沖垮MP3市場最后一道防線。彼時,MP3市場將哀鴻遍野。
年中,黃章幻想的手機降價潮并沒有出現,不過他卻看到了更大的危險。6月29日,蘋果公司正式推出首款iPhone。在拿到產品的一刻,黃章徹底打消了堅守MP3市場的決心。
iPhone的出現,定型了智能手機的軟硬件架構:產品需要配置高速運行處理器、大屏電容屏顯示器,以及足夠的內存空間;另外還要像電腦一樣安裝系統平臺,通過統一的應用分發平臺下載移動應用。該產品能夠實現所有MP3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顛覆式的用戶體驗徹底點燃了全球用戶的熱情,讓他們甘愿到蘋果專賣店徹夜排隊搶購iPhone。
黃章驚訝于iPhone的使用體驗,更驚訝于蘋果的設計師喬納森·伊夫能夠將智能手機做成如此形態。豐富的功能與美妙的設計相結合,這讓黃章再也看不到MP3市場的未來。同年,黃章又把自己關到屋子里,日以繼夜開始研究智能手機了。
基因轉移
2009年,黃章推出了首款產品魅族M8。
即使進入陌生的行業,黃章還是延續魅族的產品基因,通過設計打動用戶。雖然M8在外觀和系統交互上臨摹了iPhone,但是魅族使用的是WinCE的系統平臺,并依照黃章的設計參數部分修改了整機的外觀。對于一個新手,這已經著實不易。
由于缺少生產手機的經驗,M8一度出現信號弱和屏幕無法顯示等問題。黃章每晚泡在魅族論壇中收集用戶的問題,并用最快的時間更正錯誤。這樣的誠意打動了用戶,因此該產品僅推出兩個月,銷量就達到10萬部;5個月的時間內,魅族的銷售額突破5億。
在外觀上,魅族已經實現小而美;不過在體驗上,魅族還有很多事要做。由于WinCE平臺相對封閉,第三方應用環節非常薄弱,甚至連QQ都無法安裝使用。與日益壯大的蘋果應用生態圈的差距日益增大,讓魅族不得不轉向更為開放的Android平臺。
經過魅族M9的又一輪試煉,2012年魅族開始走上正軌。這一年,魅族大幅提升了手機產品的穩定性,并啟用MX作為新款手機的命名。
為了打造精品手機,黃章依然每天光顧魅族論壇,在回復論壇上的各種疑難的同時觀察用戶痛點,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修改集成到新手機的設計中。即使在面對蘋果的法律訴訟,魅族產品可能停產的消息,黃章也沒有改變這樣的習慣。因此,魅族堅守小而美產品理念的品牌形象,開始被網友廣泛認可,這些網友也給自己取了“煤油”(魅友的諧音)的稱號。
告別小而美
產品定型之后,黃章就很少到公司辦公了。他堅信用戶對魅族精致產品的執著,無論自己身在何方,魅族都是會熱賣的。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2010年。多年以來,黃章習慣在網絡上與用戶交流,一直關注著互聯網與網友的趨向與需求。根據多年總結,他設想出一整套運作手機模式。恰巧此時,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雷軍接觸到黃章。按照黃章所說,雷軍不時就會到魅族拜訪自己,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探究魅族的過去,以及魅族正在籌備的未來。
在了解過魅族從整體理念到手機的設計思想、從開發流程到供應商選擇、從生產和銷售到公司狀況,甚至到核心人員和財務報表之后,雷軍完全“吃透”了魅族。后來,雷軍并沒有如約成為魅族的投資方,而是將這一切整合起來自己成立了創業公司,即后來的小米。
同年4月6日,雷軍在北京成立了小米科技,并在4個月后推出了用戶交互平臺MIUI的首個內測版。到2011年7月12日小米團隊成立時,雷軍已經有了MIUI、米聊和小米手機三款成型的產品。
知道了真相的黃章百般震怒,并在網絡上破口大罵:“滾”、“請繞道”、“我并不怕他,只是惡心他”。在咒罵雷軍的言辭中,圍觀者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科技企業的成功領袖。
咒罵是無濟于事的,小米占盡優勢已成既定事實。到2012年6月25日,魅族才發布Flyme平臺,可是小米已經在2011年賣出30萬部小米手機,并在2012年第一季度實現了百萬部的銷量。
時至2014年,黃章受小米成功的刺激,最終選擇重新回到辦公室。他很清楚,自己重新執掌魅族,最重要的對手就是雷軍帶領的小米。雷軍全然復制了自己的運作模式,黃章必須有所作為。
黃章歸來之后,年中與蘇寧云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制定了年內“建設300家魅族體驗店”和“實現200億銷售額”的目標;隨后與京東建立合作關系,簽訂了60億元的戰略采購合作協議。
黃章在回歸公司的同時,引入了一名負責資本運作的副總裁。對魅族而言,資本運作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然而黃章非常清楚,雷軍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小米基因中對資本的天然吸附屬性。沒有資本的支持,魅族不可能獲得與小米同等規模的成功,甚至沒有相互較量的資本。要知道,2014年魅族的銷量為500萬部,小米已經突破6112萬部了。
一方面是拓展渠道,另一方面是融入資本,魅族選擇走上了“快速增長”的道路。
新魅族
不久之后,魅族的改變開始了。
2014年6月,魅族完成了首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整個公司的估值超過200億元(約合32.2億美元),這是黃章復出后的第一個大手筆,也是魅族成立以來首次完成的大規模融資。半年之后,魅族科技先后獲得阿里巴巴的5.9億美元和海通開元基金的6千萬美元投資。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戰略投資者。
有了資金,迅速擴張規模就成為理所當然。2013年,魅族發布MX3時還堅持著小而美的理想,為產品設定2499元的價格,一直未曾改變;到2014年,為了迎合市場以爭取更好的業績,魅族將MX4的定價設定為1799元,同步推出的魅族MX4 Pro在發布不久后,價格就下降超過30%。這樣的促銷行為,在魅族歷史中是從未有過的。
從細節來看,魅族的變軌也讓其產品線有了巨大的改變:MX系列失去了旗艦身份,配置有了明顯倒退。到了2016年,魅族明顯縮短了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幾乎按月發布新品,“小而美”的魅族死去,一個大而全的魅族開始出現。
2014年,魅族只有500萬部的銷量,一年之后迅速膨脹到2000萬部。不過從此以后,針對魅族產品的投訴也開始增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5年魅族以787起投訴事件,位列年度手機質量黑榜的第五位。
除了手機,魅族還通過CONNECTED TO MEIZU計劃,將智能家居、耳機、無線路由器等產品接入自己的產品線。最近傳出消息,魅族將極有可能進軍智能盒子、智能電視甚至平板電腦業務。“小而美”的魅族徹底逝去。
結語
魅族的故事講到最后,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對于魅族,堅守“小而美”理想和“大而全”擴張哪個才是更好的策略?這恐怕是黃章都難以回答的問題。
對魅族而言,選擇“大而全”也許是無奈。面對小米和榮耀的強勢進攻,如果不進行反擊,魅族可能會湮滅在市場洪流中;選擇反擊,便意味著選擇了資本,魅族注定只能朝著“大而全”的路上狂奔。
“小而美”已死,魅族很難再回頭,然而,在“大而全”的路上,魅族也已經遇到增長瓶頸,接下來的黃章還有第三條路可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