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A:成本控制僅僅是拿著大刀到處砍成本嗎?
問題B: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樹立大成本理念?
通過前兩次楊立國說成本(1)和(2)中對成本的分析和認知,目的是幫助大家建立“大成本”的理念。只有建立“大成本”理念,我們在開展成本控制活動時,才不會僅僅地拿著大刀到處砍成本(注:砍成本的方式只適合在成本管理特別粗放時運用),而可以從更高的高度、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動因去尋找成本控制的空間和方法。
成本控制的本質是提高投入產出率,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不僅僅是“砍成本”!
關于“小成本”理念與“大成本”理念的比較見下表:
比較內容 |
小成本 |
大成本 |
定義 |
資源消耗 |
無價值資源消耗+資源低效率 |
重點 |
“砍成本” 關注成本的絕對削減 |
關注效率和投入產出率的提高 關注競爭優(yōu)勢的提升,不僅僅是“砍成本” |
時間 |
關注短期成本的降低 |
關注長期成本的降低 |
空間 |
只在某一個部門內降低成本 |
強調組織的資源整合和共享統(tǒng)籌降成本 |
環(huán)節(jié) |
關注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本的降低 |
關注全環(huán)節(jié)、全生命周期總成本最低 |
供應鏈 |
關注企業(yè)內部成本降低 |
也關注企業(yè)外部合作成本的降低(供應商、客戶) |
高度 |
關注運營中的作業(yè)性成本 |
關注結構性、策略性等戰(zhàn)略性成本 |
形態(tài) |
關注顯性成本 |
也關注隱形成本 |
成本動因 |
只關注表層的直接動因。如料工費的消耗 |
更關注深層次動因。如規(guī)劃設計、研發(fā)源頭、技術改進,效率,質量,資本占有等 |
內涵 |
會計成本 |
經濟成本和機會成本 |
參與度 |
主要是財務部門控制 |
成立若干成本控制小組,強調全員參與,激發(fā)大家控制成本的積極性,不斷改善 |
方法 |
事后控制為主,關注結果 |
從源頭下手,關注動因和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