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主要存在兩大會計準則體系,其一是美國準則即GAAP,其二是國際準則即IFRS,2002年以來,兩大會計準則體系致力于“趨同”,2005年達成共識。中國會計準則總體框架是以國際準則為基礎的,極個別情況下有中國或美國的特色。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是復式記賬,源頭可追溯到意大利。人類最早的記賬方式是流水賬,代表性成就是中國發明的算盤。和流水賬相比,復式記賬最大的貢獻是資產負債表,現代社會的“資產”皆源于此。甚至可以說,資產負債表創造了現代企業、現代銀行和現代政府。
基于復式記賬的流程,財務和會計分離了,企業財務會計和公共財務會計分離了,之后又有了財務審計的職業化。這些職業的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充分性。和流水賬相比,最簡單的變革就是從一個人記賬升級為一群人記賬,再請另外一群人查賬、對賬。如此科學嚴謹的制度下為什么還會發生美國安然公司和中國康美藥業的財務造假行為呢?關鍵在于證監會公告所言:有組織有預謀地長期系統性造假!換句話說,有組織的惡意造假是可以系統性完成的。這就不僅是少數人的群體行為,還包括財務、會計、審計系統本身的行為。
從最早的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復式簿記(公元1211~1340年),到威尼斯記賬法(1494~1854年),直至1854年愛丁堡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會計師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時至今日,盡管財務會計體系不斷改進完善,系統性的財務欺詐卻屢禁不止。尤其是1970年代以來,全球資產的貨幣化和證券化趨勢高歌猛進,財務欺詐的案例層出不窮,惡意造假的規模與日俱增。如果說美國安然公司的財務造假案是一個里程碑,中國的康美藥業案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這個世界紀錄很不光彩,因為它記錄的是人性的丑陋和制度的缺陷。市場呼喚著財務會計制度的變革,而變革的曙光就是區塊鏈記賬。在虛擬貨幣惡意炒作的泥潭之下,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過去10年,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兩條路徑:其一是沿著“中本聰陷阱”,挖礦-炒幣-交易,一路喧囂,直至“鐮刀+韭菜”;其二是沿著區塊鏈的技術本性,開發-應用-創新,一路成長,直至數據+云端。區塊鏈將融入現代會計制度,克服人性的本能缺陷。
復式記賬替代流水賬,是一群人的職業化替代一個人的隨意性。區塊鏈記賬也是一群人記賬,但和復式記賬不同的是:上鏈查賬的一群人多數是陌生人,上鏈數據只有第一次輸入時的造假機會,而虛假數據的輸入很快就會被可比的真實數據所淘汰。過去不可篡改,未來無限延伸,公開隨機驗證。這就是區塊鏈記賬的三大優勢:公開性、無限性、不可篡改性。區塊鏈創造的信任機制天然具備金融監管的功能,可以降低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提升金融市場的監管效率。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已經呼之欲出,金融監管和會計準則也將順勢而為,開啟“上鏈”系統的制度性變革。
過去10年,區塊鏈記賬技術在互聯網和智能化的加持下,正在走進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還將走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社會記賬方式的變革,必將引爆生活方式的變革,未來已來,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