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管理混亂。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高,造成負債比重加大,財務風險增高。
二是財務決策失誤。有的企業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
三是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一直以來,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風險意識淡薄,較多存在該進成本不進、該攤費用不攤、該提折舊不提,人為調節利潤等問題,造成大量潛虧掛賬的現象,人為制造財務風險。有的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在未對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直至成為壞賬。
四是內控機制缺失或有制度不執行。有的企業監督制度執行不嚴格,內審不健全,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財務風險極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