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年初IPO開閘放水之后,下半年IPO審核明顯收緊,為了成功“走上人生巔峰”,不少新三板公司選擇與上市公司“聯姻”,而其中繞不開的話題是——對賭。
路演君了解到,根據8月4日披露的公告信息,天澤信息計劃通過“股份+現金”收購有棵樹股東持有近乎100%的股權,估值3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購案中涉及到天澤信息與有棵樹的對賭協議,有棵樹承諾2017年至2019年,實現凈利潤三年合計9.6億元,壓力可不小。
第一路演數據統計,2017年以來,涉及對賭協議的案例就已經有455次,選擇現金補償方式的共有261次,選擇股權+現金方式的共有194次,整體涉及金額262億。對賭泛濫的背后,有業內人士認為,有些對賭協議由于過于苛刻的要求,對企業對機構來說都會存在極大的風險!
那么“過高要求”的對賭協議對于企業而言是否會引起大小股東的股權之爭呢?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平安接受路演君采訪時表示:“所謂對賭是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完成目標,那就只好把估值往下調整,估值的前提是基于企業能夠完成對賭目標為前提。對于企業的股東而言,回購股份的對賭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大股東的,大股東如果有能力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那就沒必要簽訂對賭協議了,既然完成不了經營目標,那么調整股權也是應該的,但這也取決于是否所有股東都授權于大股東來做市場決策。”
最典型的對賭失敗案例要數新三板掛牌公司佳信捷(430487)。由于2012年,佳信捷僅實現凈利潤1657.47萬元,未達到先前業績承諾的一半,根據對賭協議實際控制人王鑫應對投資人予以補償約2016.6萬元;
此外,海富投資與甘肅世恒關于對賭賠償金的糾紛案竟前后持續了4年之久,雖然投資方海富投資最終贏得了賠償金1998萬元,但同樣付出了巨額的時間人力成本。
劉平安表示,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在盡調的時候必須要關注目標企業是否有能力完成對賭目標,這其實正是防范風險非常有效的措施。此外,估值在PE機構投資的過程中既是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風險之一。而對于價格風險的控制,應該作為風險防范的首要措施,所以設置對賭條款其實是基于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對于A輪、B輪或者掛牌之后進來的投資者,如果A、B輪投資對企業的估值高了,但后續發展企業經營達不到估值水平,那么標的公司對投資者實行調整機制予以補償。
面對監管趨嚴的新三板市場,劉平安告訴路演君,監管漸嚴已是常態,資本市場里只有規范才能有發展,規范與發展之間并不矛盾。從監管角度來講,系統性風險防范必定是放在首位。如今新三板市場普遍低迷,原因是人們對新三板市場寄予的希望太高,預期目標沒有實現,政策紅利沒下來使得大家都對市場感到失望了,但是對新三板市場寄予過高希望的看法本身就是不對的,不能一味被動等到政策落地了才開始作為,更不能拿二級市場炒股的心態來炒新三板,這是不對的。
另外,在不少對賭企業不愿意披露對賭信息的現象上,劉平安告訴路演君:“不愿意披露對賭信息的做法本身就是違背監管要求的,目前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太多,監管層面存在許多漏洞。由于目前新三板流動性不好,對于被上市并購的新三板企業來說,不管是行業、技術、核心競爭力、團隊,能夠被并購說明公司本身具有優秀的價值;對投資機構而言,標的企業被上市公司并購也是一種很好的退出方式;對于上市公司來講,把新三板作為并購的“標的池”,實則是一種很正確的戰略選擇。”
路演君認為,投資者既然愿意花費大價錢收購一家新三板企業,肯定不愿意看著自己的投資虧本,對被投企業有業績要求實屬正常。然而,對賭是一把“雙刃劍”,于投資者于企業而言并不是什么輕松事兒。
投資者制定下嚴苛的對賭條件不僅是對企業經營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若只想著投后退出獲利,而任憑企業“自生自滅”,最終承擔風險的還是投資者自身。對于企業而言,被上市公司并購雖然是一種很好的獲利方式,但對賭條款的設置還需根據自身實力量力而行,即便背靠上市公司的“大山”,更需要回歸自身業績,光顧著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卻不干實事,那就不是只談賠償就能解決了的,不然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