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價格,是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形成的。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有一個“7-2-1”魔咒(也被稱為“二八定律”),即70%的賬戶賠錢,20%的賬戶平手,10%的賬戶賺錢。再進一步解讀中國A股的數據,70%賠錢的賬戶,多數是長期持有者,10%的頭部賬戶,多數是長期交易者。于是就有了本文的話題:長期交易者的超額收益從何而來?根據股票市場的贏家/輸家的博弈論,人們很容易相信:股市贏家賺的是輸家的錢!這個似是而非的“常識”,理論依據是“零和游戲”。頭部10%賬戶中剔除違法不當得利者,合規合法參與交易的超額收益是從哪里來的呢?
首先要區分股權和股票的兩種價值投資,一般說來,股權是公司的價值,資金一旦注入被投資企業就喪失了流動性(協議安排除外),所以注定是長期投資。投資人和被投資企業共同成長,這個價值,經濟學定義為“時間價值”,股權投資要到公司上市后才能獲得流動性。股權到股票是驚險的一躍,股票投資可以選擇退出或變現,這個價值,金融學定義為“交易價值”。長期的時間價值是投資人放棄流動性的對價,短期的交易價值和流動性卻是現代股票市場的本性。
在股票市場上,長期持有者的偏好和長期交易者的偏好不同,于是就有了兩種投資價值,其一是長期價值投資,買了就不賣,放棄流動性;其二是長期波段操作,買了就想賣,偏好流動性。兩種投資人之間并不構成贏家/輸家的博弈,因為雙方不是交易對手,持有者放棄流動性,交易者偏好流動性。這時,第三方登場,接盤者加入,長期交易者和自由接盤者的博弈持續進行,交易雙方隨時可能成為贏家/輸家的博弈。
這時,長期交易者的超額收益來源于接盤人嗎?不是!就像樓市泡沫升騰來源于買房者惜售一樣,人們持有房產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即本能高估已持有的房產而限制了存量房產的流動性,抬高了房產泡沫的虛擬財富價值。股市更是如此,人們持有股票的稟賦效應也會產生資產泡沫,提升虛擬財富價值,所以即時交易的贏家/輸家是表象,交易者賺的是長期持有者放棄流動性而抬高的溢價。
由此演繹,第一,長期價值預期越高,交易者的超額收益就越高,參與交易的動機就越強;第二,不同投資人群體的估值差異越大,股票波動性就越大,波段性投資機會就越多;第三,長期持有者的價值信仰越堅定,他們自愿放棄的波段投資機會就越多,主動放棄的現金收益就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說,長期交易者賺的是長期持有者自愿放棄的現金收益,這種價值交換是通過第三方參與間接完成的。
股票市場的技術進步不斷提升股票的交易價值和流動性溢價,決策數據處理和解讀的效率提升了,研發成本下降了;股票交易的稅費下降了,波動頻率提升了。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智能化系統的功能像汽車導航系統一樣迅速普及,股票市場的交易價值和交易機會迅速膨脹,股票價格日益偏離公司價值,長期交易者的盈利空間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