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8年底創業板市場1250點區間起步,中國 A 股的“科技股”跌宕起伏,趨勢向上。2019年十大牛股皆為科技股,年度漲幅從第一名582.82%(誠邁科技)到第十名 384.48%(星期六)。盡管其中幾只股票是業內飽受爭議的“妖股”,但證券化驅動產業創新的趨勢不可逆,這就是“科技牛”的核心——趨勢價值。創業板牛市的趨勢價值是中國經濟內生性的,在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市場的進程中,外生性經濟變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過去兩周,新冠肺炎疫情觸發的全球震蕩從美國股市蔓延到中東原油市場,再蔓延到數字貨幣市場,至少飛出了 3 只“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股市暴跌和油價暴跌。更深層次的是國債市場創紀錄的利率下跌,國債市場體量之大,影響之深,和3只“黑天鵝”相比,可稱之為“灰犀牛”。
殿堂經濟學、金融學或投資學,都是在假設的市場邊界內構建理論模型的,通常忽視市場的“外部性”。然而在現實中的市場,比如A股市場,過去一年助推牛市的外部性因素之一是境外機構資金入市,之前是QFII額度,如今是北向資金。
境外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是 A股漲跌的杠桿之一,曾經微不足道,占A 股流通市值的 1%~2%,如今舉足輕重,占 A 股流通市值的 8%~10%,偶爾跳升至 15%左右。境外資金凈流入是好事兒,而與之相關的就是外部市場的震蕩也必然傳導至 A 股市場。過去兩周,全球投資市場的凄風苦雨刷新了若干新紀錄,近日道瓊斯指數大跌 2013點是前所未有的。一句話概括當前 A股市場的現狀:在外部市場震蕩包圍中的A股市場。
市場的外部性是一把雙刃劍,我并不太關心外部震蕩本身,更關注這些震蕩對 A 股的影響,再具體一點,中國的“科技牛市”會不會因此結束?答曰:本輪牛市沒有結束,只是一個休止符。市場的“外部性”,無論是股市暴跌暴漲還是資金流入流出,都屬于投資行為學的“助推效應”。顧名思義,“助推效應”可推波助瀾,非波浪本身。趨勢如潮汐,波動如海浪,A 股牛市是大海的潮汐,外部市場震蕩既不會改變潮汐,更不會吞噬大海。
跳出對外部市場震蕩的分析和評論,近觀外部市場動蕩的結果,即可看到以下 4 點:1.美國股市震蕩可能是長期型下跌的開始;2.中東原油價格暴跌意味著全球制造業的成本下降;3.國債市場動蕩意味著全球流動的資金成本下降;4.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證明了中國控制疫情的措施得當。上述 4 點對于A股市場而言,都不是壞事兒。
我最關心的是國債市場利率下降:錢,真的不值錢了!美國和中國聯袂降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3月9日盤中跌到0.4140%,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目前已跌至2.5349%!
全球震蕩,錢不值錢!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必然要尋找可穩定獲利的市場。作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A股在3月1日生效的新版《證券法》之下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對境外機構資金將更具吸引力。甚至有評論說,中國A股市場是全球股市震蕩中的天然避風港,牛市預期中的高收益將驅動境外資金持續凈流入。本輪牛市暫時畫下休止符,就像高鐵緩緩駛入站臺停靠一樣,等待更多乘客上車,更多資金入市。A股市場正在震蕩整理,蓄勢待發,或將在今年下半年國民經濟恢復正常之際,重拾升勢,再展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