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志勇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對外開放機遇期,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型新經濟體系,其中,開放型金融體系的建立是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關鍵突破口。
當下,在基本取向方面,中國將從匯率制度調整、資本賬戶開放、貨幣政策轉型和人民幣國際化四個方面推進金融對外開放。第一,匯率制度方面,當前最好的選擇是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第二,應該實現從貿易賬戶到資本與金融賬戶的漸進開放。在國際貨幣金融規則沒有改變的前提下,中國應當循序漸進、獨立自主分階段推進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第三,貨幣政策方面應完成從數量型到價格型的轉變。第四,“一帶一路”建設在增進中國與區域內國家經濟金融相互依存度中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相應的國際金融制度設計和安排,也為中國在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規則改革中積累經驗與勢能。
在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策略選擇方面,應主要從以下方面來著手。第一,穩步推進的市場化改革是對外開放的基本前提。第二,協調好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關系是對外開放的重要保障。第三,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對外開放的必由之路。第四,構建新的基于規則的全球治理體系是對外開放的長期指向。
他認為,未來我國應提出更為公平、開放、包容、共贏的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以及相應的制度安排,在構建新的基于規則的全球治理體系上提出“中國方案”,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