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難以攻克的問題。2018年5月,“河南眼癌女童”事件被質疑詐捐;2016年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被質疑“帶血營銷”炒作……此類事件層出不窮,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信任問題。
解決信任問題 擦亮公益路上的雙眼
信任問題是公益事業得以長足發展的基石,決定了中國公益的發展速度和高度,而信息披露所需的人工成本,也成為掣肘公益機構和平臺提升透明度的重要因素。區塊鏈的出現恰如雪中炭,填補了這一項技術空缺。
中央提出,要發揮區塊鏈技術在新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的作用,并探索“區塊鏈+”在⺠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是中央層面第一次明確強調區塊鏈的創新應用,也是第一次提出區塊鏈服務⺠生公益的嶄新課題。
談到區塊鏈+公益的應用,易寶支付CEO唐彬向記者表示:“公益項目應該不斷擁抱新技術、新模式,充分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的特點,讓捐助流程更規范、流程信息更公開透明,讓人們知道公益參與者是不能亂來的,這正是解決社會公益問題的關鍵點,同時也會推動整個互聯網公益的健康有序發展。”
有區塊鏈技術加持的公益慈善項目,能夠讓我們了解整個項目的過程和參與的相關人員信息,不再擔憂項目的真假和暗箱操作,這樣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慈善項目本身。
聚焦精準脫貧 讓新技術發揮更大價值
中央提出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其實,無論是區塊鏈應用,還是“三個聚焦”,其落腳點都是⺠生公益,“聚焦場景的技術應用會讓區塊鏈變得更有價值。”易寶支付CEO唐彬談到。作為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唐彬非常關注公益事業,他認為,支付和公益作為一對孿生兄弟,彰顯著物質回報和精神需求的一體兩面,支付不止于商業,更在于給社會溫暖。
唐彬的公益并非紙上談兵,而是真正落到實處,2004年建立易寶公益平臺,為公益機構提供募捐通道及服務并免收手續費。印度洋海嘯發生后,公測期的易寶公益為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開通了網上捐款通道,據了解,這是最早可查證的第三方線上平臺網絡捐贈案例,開中國網絡捐贈先河。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近三分之一的網絡捐贈善款是通過易寶公益捐贈,易寶公益因此與阿里公益、騰訊公益被媒體并稱為“汶川地震網絡捐款三大平臺”。2018年,易寶公益正式成為民政部指定的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之一。
多年來,易寶支付充分利用自身的互聯網技術和運營優勢,讓以智能終端為載體的支付解決方案走進鄉村,形成對弱勢群體和貧困、邊緣地區的覆蓋,讓更多人享受到電子支付帶來的快捷和便利,充分發揮支付的普惠天性;同時易寶支付積極開展扶脫貧項目和活動,從助學、助醫、助老、助貧幾個方面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為其提供技術與支付支持,并動員企業、媒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扎實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易寶支付發布的公開募捐活動中,脫貧類型的活動數量占比73%,例如聯合北京市紅十字會在易寶公益平臺發起的跨越京蒙“關愛武川失依兒童”項目,為1000名內蒙古地區的失依兒童展開募捐,活動積極響應了北京市對口幫扶內蒙古自治區的精準脫貧模式,匯集了愛心人士、企業和媒體等眾多愛心力量,協同推進中西部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
此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易寶支付通過與有公益需求的B端企業共建公益場景,共促公益行為,通過賦能企業,去影響更多人,傳遞更多愛心。當然,這也跟易寶支付行業支付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定位有關,在服務行業、提升效率中推動公益發展。
如今,公益事業正深度參與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日漸自覺的行為和新的生活方式。易寶支付依托百萬家服務商戶、千萬互聯網用戶以及自身技術優勢,正在積極構建良性的、可追溯的“互聯網+公益”生態。期待易寶支付進一步發揮和深耕B端的優勢與價值,讓公益的正能量觸及到更深,延伸到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