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耿洲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謂融資機會,是指由有利于企業融資的一系列因素所構成的有利的融資環境和時機。企業選擇融資機會的過程,就是企業尋求與企業內部條件相適應的外部環境的過程。
從企業內部來講,過早融資會造成資金閑置,而如果過晚融資又會造成投資機會的喪失。從企業外部來講,由于經濟形勢瞬息萬變,這些變化又將直接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和成本。
因此,中小企業若能抓住企業內外部的變化提供的有利時機進行融資,會使企業比較容易地獲得資金成本較低的資金。
一般來說,企業把握最佳融資機會,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主動把握各種有利時機
由于企業融資機會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所出現的一種客觀環境,雖然企業本身也會對整個融資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但與企業外部環境相比較,企業本身對整個融資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實際上只能適應外部融資環境而無法左右外部環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地尋求并及時把握住各種有利時機,確保融資獲得成功。
2
企業融資決策要有超前預見性
企業要及時掌握國內和國外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的各種信息,了解宏觀經濟形勢、貨幣及財政政策以及國內外政治環境等各種外部和環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預測能夠影響企業融資的各種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可能的各種變化趨勢,以便尋求最佳融資時機,果斷決策。
3
考慮具體的融資方式所具有的特點,并結合本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適時制定出合理的融資決策。
比如,企業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不適合發行股票融資,卻可能適合銀行貸款融資;企業可能在某一地區不適合發行債券融資,但可能在另一地區卻相當適合。
4
莫失良機
在觀念上,中小企業要打破舊的辦企業理念,切莫錯失融資時機,而應該未雨綢繆。許多中小企業害怕貸款,他們寧愿靠自己的自有資金 雪球式地慢慢發展,也不愿向外界借一分錢。如果行業的變化趨勢比較緩慢,這種經營理念不算保守。
5
實際上過于保守,完全靠自身資本積累而不敢進行融資,這類企業在現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通常來說,中小企業在“一次創業”時,由于規模小,多數企業可以自行解決資金投入問題。但“二次創業”則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需大額資金,而完全依靠“一次創業”時所積累的資金,則不可能進行“二次創業”。
但許多中小企業過于保守,不愿再承擔風險,錯失融資實際,最終走上衰敗的軌跡。
當年史玉柱所在的“巨人大廈”的坍塌,就是最好的例證。
且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巨人集團曾經是一個紅遍全國的知名企業,歷經不到2年就成為銷售額近4億元、利稅近5000萬元、員工達2000多人的大企業。
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為內地富豪第8位,但到1997年,因其珠海“巨人大廈”資金鏈斷裂,公司破產,為史玉柱帶來上億債務,史玉柱成為“中國首負”。
史玉柱
巨人集團失敗的主要原因有4個:投資的失誤、資金結構的失誤、管理的失誤、企業文化的失誤,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融資策劃與資本運作方面的失誤:陷入財政危機的“巨人大廈”僅僅因為區區1000萬元的資金缺口而停工,“巨人”也因此轟然崩塌。
當時情況為:巨人集團多元化發展,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建設,自建70層的“巨人大廈”,卻未向銀行申請任何貸款,不僅使企業白白浪費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從而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機會,而且也使企業因放棄舉債而承擔高額的資本成本。最后使企業在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盈利性與流動性的相互矛盾中陷入難于自拔的財務困境。
當然,4年后史玉柱又以“腦白金”保健品東山再起,再次進入世人眼界,隨后在2004年開始進軍網絡游戲,直到2013年4月退休,巨人網絡的游戲成為史玉柱的又一個輝煌事業。
在巨人網絡之外,史玉柱在金融行業也斬獲頗豐。如今的史玉柱,更像一個“投資家”,甚至被人成為“中國巴菲特”。從金融企業到其他項目,都有其投資、進行資本運作的足跡,而且迄今都很成功,無不與史玉柱成功進行資本運作有關——不過這是另外的話題。
其實,靠自有資金發展并沒有錯。只不過在一些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里面,靠自有資金發展會讓公司喪失掉速度優勢,而速度,往往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大小。我們從很多企業的上市之路中,都能體會到融資的重要性。
企業能不能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及時融到資金,對經營和發展都非常重要。這也是企業遇到的最大困境,尤其是剛起步的創業者。在創業階段,90%以上的初始資金都是由創業者、創業團隊或家庭成員提供的。華為任正非剛創業時的2萬多元,也是他和其他合伙人一起籌集的。
但是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接受投資的方式也不一樣。在創業初期,可能會有朋友親戚的幫助。隨著企業的發展、項目的擴大,需要大規模的商業化時,就需要風險投資的介入。
融資是企業跨不過去的一道坎。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剛起步的創業者,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IT創業更為明顯,因為剛開始肯定要“燒錢”提升知名度,這時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作為后盾,企業根本就不可能發展下去。
有時,融資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同樣做研發的兩家公司,一家資金充沛,另一家資金短缺,哪一家會占領市場上的優勢呢?當然是資金充沛的那一家。只有資金充足,才能更好地玩轉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價值。
2003年,盛大網絡與軟銀亞洲簽訂戰略融資4000萬美元的協議。當時盛大與其代理的《傳奇》源代碼提供商韓國Actoz公司分道揚鑣。這4000萬美元對正處在困境中的盛大來說非常重要,而且這筆錢的用途非常明確:開發自主角色扮演類游戲。
正是由于這筆啟動資金,2003年7月,盛大網絡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網絡游戲《傳奇世界》才得以問世,盛大網絡才能再次創造傳奇。而軟銀亞洲投資基金,也因此被國內權威創投評估機構清科公司評為2003年度外資創業投資機構20強的第三名,成為2003年中國市場最為風光的創投基金之一。
這筆資金投在盛大的創業中期,它對盛大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筆資金,盛大可能就沒有能力去開發新款游戲,打開新市場。
由此可見,企業發展中的每個階段都需要資金的注入,把握最佳融資機會,抓住融資實際,該融資時就融資,用融資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專家簡介
朱耿洲
主要領域:融資策劃、資本運作。他有豐富的中小企業融資實戰經驗,善于從借款人、貸款人、中介人、監管方、裁判者、學者研究及管理創新等七種思維角度講解和看待融資,特別是結合七種思維角度研究出的關于現有制度下的數十種創新融資方法,被譽為“中小企業融資實戰策劃第一人”。
主要成果:曾服務于人民銀行、投資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管理顧問公司、培訓學院及律師事務所二十余年。擔任過400多家政府、中小企業及金融企業融資顧問,接受過3000多家企業咨詢,指導解決企業各類問題30000多件次。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30多所名校學府金融總裁班、EMBA《融資策劃》課程全國唯一主講專家、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