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京東作價27億元,買下北京中關村附近的翠宮飯店。緊接著蘇寧易購宣布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
(圖片來源 海洛)
劉強東27億買了個酒店
媒體2月11日報道,京東以27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附近的老牌五星級酒店翠宮飯店。
據萬得中國企業庫數據,北京京東尚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為北京翠宮飯店的唯一股東。京東尚科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為劉強東。
(圖片來源 萬得中國企業庫)
萬得中國企業庫信息顯示,目前翠宮飯店的法人代表為劉強東的助理張雱,其關聯的公司多達430家。
(點開看大圖,圖片來源萬得中國企業庫)
去年11月26日,北京海淀國資經管中心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翠宮飯店100%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底價為26.83億元。
公告顯示,2018年1-9月,翠宮飯店營業收入約為1802萬元,凈利潤約-4710萬元,總資產、總負債、所有者權益分別約為7.31億元、7.84億元和-5362萬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
京東收購翠宮飯店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即通過“酒改寫”將項目改造為自用型寫字樓。
對于一直在北京亦莊偏居一隅的京東而言,收購翠宮飯店是其在互聯網企業云集的海淀區進行深度布局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京東未來的人才招募以及對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與收購。
媒體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華夏時報》2月11日援引京東相關人士信息稱,未來翠宮飯店將被改造成以科技研發、商務辦公為主,成為京東集團在海淀區產業發展的載體空間。
京東副總裁宋旸也在其朋友圈發言稱,收購翠宮飯店是用作辦公場地,目前在北辰的部分研發人員會搬過去,同時在西邊安置辦公場所也更方便吸納研發人才。
翠宮飯店成立于1987年1月23日,注冊資本4.8億元,曾是北京市老牌的五星級酒店,但已于2013年被摘星。
蘇寧易購“吃掉”萬達百貨
京東大手筆,蘇寧動作更大。
2月12日早間,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在新春團拜會上宣布,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這是蘇寧2019全場景零售布局的重要落子。
蘇寧易購方面表示,由于此次收購萬達百貨相關信息,尚未達到深交所信息披露標準,故蘇寧選擇不披露相關收購金額和萬達百貨相關財務數據,“待該項目交割完畢后,公司會在2019年定期報告中及時披露”。
目前蘇寧已經擁有蘇寧易購,蘇寧置業,蘇寧體育,蘇寧投資,蘇寧金融。新業態還包括孵化出的 “蘇寧極物”、“蘇鮮生”、“蘇寧小店”、“蘇寧零售云”等。
蘇寧易購股價于12日收于11.34元,漲3.09%,春節后的兩個交易日已經累計上漲超過5%,跑贏大盤和零售板塊。
萬達百貨一年關店56家門店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在全國的37家門店大都位于一、二線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區域,會員數量超400萬人。近兩年,萬達百貨銷售規模穩中有升,凈利潤水平持續提升。
萬得中國企業庫數據顯示,萬達百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冊資本8億元,是由深圳迪訊實業有限公司100%控股,是萬達百貨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萬達百貨對外投資118家公司,歷史股東有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連萬達集團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萬得中國企業庫)
據萬達集團年度報告顯示,在2014年底,萬達百貨累計開店99家,收入達到256億元,同比增長65.3%。
在2015年之后,萬達百貨開始大調整,并以 “一年關店56家門店” 事件震驚百貨行業,曾一度被視為中國百貨業急速衰退的信號。
在萬達集團2016年工作總結中,萬達百貨收入178.2億元,完成計劃的101.6%。
蘇寧為何出手?
對于收購萬達百貨的初衷,蘇寧零售時尚百貨集團總裁龔震宇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于“構建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系統,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鄉鎮的全覆蓋,搭起隨時可見、隨時可觸的智慧零售場景,補強百貨這一重要拼圖,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
其實,作為一家經營電器起家的企業,蘇寧近年來不斷在淡化其與電器銷售緊密相連的形象,擁有了蘇寧小店、紅孩子母嬰店、蘇鮮生超市、蘇寧極物等多種業態。
萬達百貨前高管喻浦陽告訴《財經》,本輪收購對兩家公司而言可以說是雙贏。第一,收購萬達百貨所需的資金非常大額,蘇寧可以支付,第二,對于蘇寧來說,萬達百貨可以成為它獲取線下流量入口的重要戰略組成。
收購萬達百貨后,蘇寧的零售版圖進一步擴大。
喻浦陽認為:“未來商業百貨的競爭壁壘一定是差異化,也就是業態的最優組合搭配。”他說,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區域特色、客戶、品牌、季節、城市等,蘇寧可能會對萬達百貨進行一系列改革,使得項目會更適應電商企業的線下流量口打造。
中國社會科學院李勇堅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去年全球最大的百貨公司西爾斯宣布破產,整個百貨行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巨大挑戰,萬達百貨出于自己的戰略考慮決定售賣業務。對于蘇寧來說,這是一場戰略性的轉移:
第一,蘇寧本身是做線上線下融合渠道的,但在線下百貨這一塊它還是比較缺的;
第二,伴隨著互聯網流量增速的速度越來越慢,對蘇寧來說它一定要把流量的價值挖掘出來,增加渠道,放大客戶價值;
第三,技術不但可以應用在線上,也可以用在線下,比如說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技術等等。”
王健林已轉型
說完劉強東和張近東,再看王健林。
最近兩年王健林一直在做減法。不管是海外地產項目、文旅項目,還是金融項目相繼被“甩賣”:
2019年1月18日,據澎湃新聞報道稱,王健林擬出售萬達征信業務,已有意向買家恰談。
1月8日,百年人壽官網披露,萬達以27.18億元將百年人壽9億股股份轉讓給綠城中國;
2018年10月,以62.81億元將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出售給融創;
5月,以3.15億澳元賣掉澳洲黃金海岸項目及悉尼項目;
2月,以5000萬歐元賣掉馬德里競技俱樂部17%的股份。
王健林的戰略重心已經發生轉移。
2015下半年王健林提出正式成立萬達金融集團,萬達的新業務重心轉移到金融領域,萬達百貨便不受待見,接下來的數年內門店沒有擴張,只是維持原有的規模而已。
斗轉星移,如今,萬達金融業務也全面停擺,萬達集團已經撤銷金融集團,金融集團旗下的業務也大部分售賣。
今年1月12日萬達集團2018年年會中,王健林表示旗下萬達商管要在2019年完全剝離房地產業務。當然,在集團層面,萬達不可能全盤放棄房地產,去地產化的萬達要做門檻高、現金流穩定、有科技含量的生意,而是在有息負債總體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再做重資產。
據虎嗅披露:
王健林判斷,中國經濟正發生兩大深刻變化。一是內需成為經濟發展主動能。過去外貿、投資是主動能,現在內需是主動能。二是由商品消費為主轉向服務消費為主。萬達今后要緊緊抓住服務消費、體驗消費產業,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
在王健林看來,房地產是為了商管而存在的,他會議上表示:“地產集團為了保證商管每年開業50個廣場,每年還需要力爭上10到15個重資產項目,地產集團不追求銷售額,而是為商管而存在。為了資本市場的需要,徹底把商業管理和地產業務剝離。”
萬達輕資產分為兩類,一種叫做投資類,一種叫做合作類。投資類就是別人出錢,萬達幫別人找地、設計、建設、招商、竣工運營后移交給別人,其中還有一個資本化程序。合作類就是萬達既不出錢,也不出地,覺得項目合適,跟別人簽合同,幫別人建設,建成后租金三七分成,這是萬達力推的模式。
“輕資產項目收入扣除所得稅后就是利潤,重資產項目租金雖然全歸自己,但要扣除各種費用。萬達商管越往后,租金收入含金量會越高。”王建林認為。
雖然往服務業的方向走,萬達商管要成為一個純粹的商業物業持有和運營管理商。但萬達的“攢商圈,做配套”的邏輯并沒有改變,不過換成了資本運作的方式,例如未來萬達進軍大健康產業,要引進國際一流的醫院,但同樣商圈越繁榮,萬達的收益越高。
王健林打賭要輸,馬云要贏1個億?
王健林的這次甩“包袱”,這讓人聯想前多年前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與阿里巴巴掌門人馬云打的一個賭:在2012年度“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現場頒獎對話中,王健林和馬云對賭稱,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給馬云1個億,如果沒到,則由馬云給王健林1個億。
2020年尚未到來,萬達百貨這一萬達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實體商業載體卻已被“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蘇寧易購納入旗下,或許已能看出這一對賭的結局——在2020年,很難再將電商和實體商業區分開來,兩者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體商業必然會與電商相結合,加入數字化技術,形成全場景體驗的新業態。
換句話說,沒有接入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實體商業,很可能壓根撐不到2020年。而到2020年,如果再將電商和實體商業作為對立面來分別統計銷售額比較高低,未必準確。
(Wind綜合華夏時報、騰訊、央視、虎嗅、財經、第一財經、網易、新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