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安資產、泰康資產等大型主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先后給出了2019年投資觀點。
平安資產認為:
1、2019年經濟增長,將在“雙底線”(增長底線+去杠桿和環保底線)思維下,政策騰挪空間有限,下半年經濟增長是否顯著反彈存疑;
2、房地產行業當前面臨大小周期疊加的問題,更多是政策微調;
3、貨幣政策方面,預計更多是調降公開市場利率的可能,基準利率下調需要極端情形才能觸發;
4、財政政策方面,將更加積極,但減稅降費、高債務與增支三者存在矛盾,制約其空間;
5、2019年大類資產債券好于權益,但也要關注到權益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泰康資產認為:
1、目前形勢可以形象地刻畫為“政策與基本面賽跑”,但很明顯,現有的對沖政策力度尚不足以扭轉經濟基本面下行的趨勢。社融(信用派生)也并非趨勢性改善,目前僅是投放節奏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繼續探底可能會重新成為資本市場的共識。
2、2018年經濟增速的回落是由于基本面和去杠桿政策的同向強化,確定性較高。2019年基本面和政策是反向對沖,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在經濟增速臨近決策層底線的階段,就業等后周期指標進一步惡化,這將使得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而當前執行層面存在放大器效應,一旦風向標有明確變化,將對年內經濟觸底時間和市場預期產生巨大影響。
對于各類市場在2019年的表現,兩家機構均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述。
利率觀點:利率或從快速下行轉入震蕩期
四季度以來,長端利率仍處下行趨勢,但最近利率似乎下行遇阻,10年國開在3.60附近進入震蕩。
泰康資產認為,除了長端利率已處歷史較低位置以外,有三個因素可能對利率下行形成制約。一是今年利率債供給較往年明顯提前;二是資金面呈現一定收斂;三是金融體系風險偏好出現修復。
1月上旬資金面從極為寬松出現小幅收斂,隨著降準、定向準備金調整+TMLF的實施,預計資金利率已很難再大幅上行。
平安資產也注意到了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升。1月份,各類資產中,股票、商品表現均好于固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疊加國內政策密集出臺,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升。
泰康資產認為,金融市場風險偏好回升是市場的短期主要風險,開年以來權益和期貨市場出現回暖,顯著抑制了長端利率表現。
有三個主要原因可能導致風險偏好修復。一是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二是社融企穩/信貸大幅超預期;三是一季度再出穩增長政策。
以上因素均無法短期證偽,這可能會使利率在一季度下行難度提升。
長期來看,市場內生上行動力也不強,短期主要利多因素是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泰康資產認為,利率市場短期可能從快速下行轉為震蕩。
信用市場:警惕信用風險
泰康資產預計,信用利差仍將在40~50BP區間震蕩,市場仍有空間,但風險逐步加大。
基本面方面,警惕以康得新為代表的主體估值風險和信用風險,但其他主體信用風險并未加大。
供需面方面,供需兩旺,需要關注現金類理財的發行和監管情況,潛在供給意愿在當前收益率水平將繼續維持高位。
估值面上,各項利差均在歷史均值下方,絕對水平與2015年末接近。
行業方面,強周期行業的盈利進入下行周期,但幅度和節奏相對可控,至償債能力大幅惡化需要2年左右。
對于城投近期的調研反饋,地方政府對于化解隱性債務的態度比較積極,但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自身的經濟財政實力。
地產行業方面,部分地區限購限售放松,但難以扭轉銷售下行大局,融資端和流動性仍然比較緊張。
消費行業仍屬于風險高發期。
平安資產對于貨幣政策和信用市場的判斷,與泰康資產有相似之處。
平安資產認為,政策方面,1月全面降準顯示貨幣政策寬松進一步加碼。貨幣政策對債市仍然有利。資金面,春節流動性缺口雖大,但是央行提前布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意圖明確,預計資金面整體無虞。
綜合而言,對下階段債市展望,平安資產認為目前債市處于牛市中繼階段,策略上建議維持較長久期,適當提高杠桿,收益率若有回調仍可擇機加倉。不過,因為目前收益率絕對水平偏低、估值保護不足,疊加逆周期政策陸續出臺或修復市場的風險偏好,對市場預期形成擾動,收益率的波動頻率或將加大。因此,操作上可增加交易頻次,增厚收益。信用方面,繼續堅持高等級,優選中等級,回避低等級信用債。
股票權益市場:長期配置價值出現
平安資產展望下階段股市認為,基本面仍舊承壓,但悲觀預期略有修復。從中長期來看,A股配置價值凸顯。
盈利方面,目前盈利預期仍在下降過程中,類比2012-2013年盈利預期的變化形態,預計未來盈利預期仍將有一個調降的過程。
估值方面,市場在短期反彈后整體估值略有修復。整體來看,市場估值處于較低水平,滬深300處于過去10年18%分位數水平,中證500處于過去10年的1%分位數水平。
資金方面,年初以來陸股通資金流入再遇小高峰,雖然海外資金持續大幅流入帶動短期反彈,但歷史顯示資金流入難以扭轉市場趨勢。
對于下階段大類資產的配置,平安資產在年度投資展望報告中給出建議,債券>權益>商品。
平安資產認為,債券類資產的配置價值大于權益類資產,但與此同時,A股市場正在構建歷史底部區域,基本面、政策面、情緒面、資金面的積極因素正在聚集,需關注權益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保險機構預計未來半年經濟平穩中有下行壓力
不久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第一期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保險機構預計未來半年國內經濟總體平穩,或有下行壓力;過半機構認為,未來半年發達經濟體不容樂觀,人民幣匯率壓力總體可控;預計未來半年金融市場流動性呈現邊際寬松;保險機構對債市預期偏樂觀,青睞中高等級信用債和金融債。
長江養老保險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俞平康在對調查結果的點評中表示,2019年將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我國在社會經濟領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強。美國和歐洲各國的貧富分化加劇,民粹主義思潮泛濫,貿易爭端即使短期內得到緩解,也可能在中長期反復并惡化。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市場都有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預期增速的放緩而出現進一步調整。
放眼國內,經濟去杠桿政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產業結構出現顯著調整,金融去杠桿更為徹底。上半年經濟的下行壓力增大,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基建投資對沖不足,貿易爭端的負面壓力開始顯現。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不暢,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特別是一級市場和直接投資受到抑制。
但挑戰中孕育著機遇。下行的壓力可能成為推動一系列實質性改革開放政策的動力。三四季度經濟有可能階段性企穩,甚至小幅回升。一級資本市場中,資產價格具有顯著的投資價值;二級股票市場也處于估值的磨底階段;二級債券市場在貨幣相對寬松的環境下也仍有機會。一級和二級市場都將是長期投資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