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在香港資本市場發行REITs算起,萬達商業的上市歷程已有14年。其間經歷了在港上市和退市,以及資產包的多次調整。如今,以輕資產為主的萬達商管能否順利登陸A股?分析人士認為,這仍將取決于監管層的認定,以及今年的房地產政策導向。
3月1日,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業”)公告稱,為貫徹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管”),并于2月22日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按照萬達此前的規劃,萬達商管將“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這家輕資產公司還將是萬達商業在A股上市的主體。
盡管萬達商業集團架構調整的消息早已釋放,但萬達商管的成立,仍被視為萬達商業回歸A股的重要一步。截至今年年初,萬達商業在上交所IPO排在第60位,按照現有的審核節奏,公司在今年實現上市并非不可能。
從2005年在香港資本市場發行REITs算起,萬達商業的上市歷程已有14年。其間經歷了在港上市和退市,以及資產包的多次調整。如今,以輕資產為主的萬達商管能否順利登陸A股?分析人士認為,這仍將取決于監管層的認定,以及今年的房地產政策導向。
保駕IPO
萬達商業集團架構調整的消息在今年年初就已釋放。1月21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集團年會上透露,要將萬達商業更名,變成商管集團,另外成立地產集團。
其中,商管集團為輕資產公司,將“成為一個純粹的商業物業持有和運營管理商,使公司戰略更清晰,商業模式更純粹,也為了使市場估值更高”。按照王健林的說法,“新的商管集團將是萬達集團核心企業。”
地產集團則是重資產企業,負責消化商管集團的地產業務,并開發萬達廣場重資產,其中“不排除純粹搞一些住宅開發”。萬達對地產集團的規模并未提出太大要求,反而要求債務不能突破規定的上限。
1月29日,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入股萬達商業,4家企業計劃投資約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萬達在當時的交易公告中再度強調,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后,萬達商業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公告還表示,萬達商管今后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盡快上市。
這樣一來,萬達商業集團的拆分思路變得清晰:輕資產公司謀求上市,重資產公司從事穩健的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業務。
相比于地產集團的成立,萬達商管的更名顯得十分迅速。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認為,這可能是出于上市緊迫性的考慮。
據了解,萬達為回A發行的資管產品,綜合成本超過10%,且有時間限制。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掌握的一份“萬達商業私有化投資基金推介說明書”,如果不能在今年8月末完成A股上市,萬達集團或其指定第三方將向投資者提供10%每年(單利)回購(由萬達集團提供回購保證)。
盡管上市資金問題已經在1月29日的股權出讓中解決,但王健林顯然也不愿意看到延后上市的情況。
截至今年年初,萬達商業在上交所IPO排在第60位。2017年IPO審核速度明顯加快,上交所就有超過200家公司被放行。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僅按照審核節奏來看,公司有望在今年實現上市。但能否趕在8月末之前完成IPO,目前尚存疑問。
嚴躍進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將重資產從上市資產包中剔除,本身就帶有加快上市進度的考量。
由于政策層面的限制,自2010年以來,涉房企業在A股的IPO之路幾乎被封死。其間,綠地、華夏幸福等大型房企均采用借殼的方式登陸A股,恒大也傳出過借殼回A的傳聞。若不采取借殼,而以IPO的方式上市的話,輕資產顯然會面臨更小的阻力。
以租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萬達商管,具有較好業績支撐。2014年至2017年,萬達廣場的租金收入分別為110.8億元、144億元、195.8億元和255.2億元,最近三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0%。隨著萬達廣場建設和開業數量進一步增加,萬達商管的業績成長性頗值得期待,這也將成為其上市的利好因素。
14年上市路
盡管萬達商業曾在2013年借殼恒力地產在香港上市(后更名為“萬達酒店發展”),但該公司一度被定位為海外收購平臺。萬達旗下主要的商業地產資產,上市之路可謂漫長而曲折。
2005年,香港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上市大門開啟,萬達與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約定合資成立商業管理公司,將萬達9家商業廣場打包到境外發行REITs,預計募集資金在10億美元以上。當年年底,萬達REITs招股文件在香港獲通過。
但在2006年7月,有關部委發布嚴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購內地物業的“171號文件”,萬達REITs計劃被迫擱淺。隨后,王健林計劃去香港紅籌上市,但也未能實現。
王健林后來在公開演講中提及此事,感到十分后悔。他表示,2006年本來就有機會在香港紅籌上市,并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但被麥格理“忽悠”之后,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這一表態還收錄到2014年出版的《萬達哲學》一書中。
2007年,王健林計劃讓萬達在A股上市,隨后展開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萬達上市的具體時間表為:2009年12月-2010年2月間完成上市輔導及輔導驗收;2010年1月-3月間,完成招股說明書等上市申報材料;2010年3月-5月間申報上市材料,通過證監會發行審核;2010年6月在內地A股掛牌上市。
盡管證監會于2010年受理了申請,但隨之而來的樓市調控,使得萬達上市計劃再度擱淺。不得已之下,王健林再度將目光轉向香港資本市場。
經過長期而縝密的準備,萬達商業終于在2014年12月23日登陸港交所,并成為當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IPO。但彼時的香港資本市場并不認可規模導向的內地房企,萬達商業的股票在上市當天就遭遇破發。在港上市的600多天中,萬達商業的股價有半數時間低于發行價。價值不被認可,使王健林感到沮喪。
2016年3月,萬達商業發布退市公告。雖有部分投資者表示反對,但公司仍于當年9月完成私有化。
從港交所退市的同時,萬達商業還啟動了內地IPO程序。2015年9月,萬達商業向證監會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書。根據該招股書,擬上市的資產包中,以商場(包含商場管理運營)、酒店(包含酒店管理運營)、文旅三類項目為主。
出于降負債的需要,2017年7月19日,萬達商業以637.5億元的代價,將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77家城市酒店的全部股權,分別售予融創和富力。8月,萬達又將負責文旅和酒店項目管理的輕資產公司——萬達文化旅游創意集團有限公司、萬達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注入香港上市平臺萬達酒店發展。
出售資產雖屬被動行為,但客觀上也使上市資產進一步優化。經過此番調整,上市資產包中僅剩以萬達廣場為主的商場部分(包含商場管理運營),屬于輕重結合。
萬達廣場是萬達商業旗下最成功的產品,該產品運營成熟,并能輕松實現單個項目的資金平衡。在實施輕資產轉型之后,萬達廣場的快速復制能力進一步增強。
盡管如此,正如前文所述,重資產部分仍然因濃厚的房地產屬性而被拆分,從而助力萬達商業回A。
嚴躍進認為,對于不斷“減負”又更名的萬達商管來說,已經盡可能地掃除了IPO的障礙。但萬達商管能否按期實現IPO,仍然難以做出定論。多數受訪者認為,這將取決于監管層對于萬達商管資產屬性的認定,以及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