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7年04月09日    麥肯錫咨詢公司     
    推薦學習: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秀云教授任首席導師。韓教授在宏觀經濟分析、西方經濟學、金融以及產業經濟趨勢研究等方面建樹頗豐,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領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產業的變革方 清大EMBA總裁實戰課程,歡迎聆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8年后,關于中企跨境投資影響力的討論有很多,但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賣方所受到的影響,例如中國資本是否抬高了標的價格、標的所在國是否應當警惕中國買家,或是資本外流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等等。

    這些問題固然值得討論,但我們更應關注買方,跨境投資是否成功?是否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

    本文仔細梳理了中國企業十年跨境并購史。中國買家的表現參差不齊,大部分交易并沒有切實實現原定目標,最主要的原因是時機選擇錯誤,這一點是所有企業都很難把握的。另一個原因是中企欠缺并購后整合能力。

    過去,多數中國買家在交易達成后的投后管理能力有限,因此并購難以帶來協同效應或真正的運營整合。如今,隨著精通國際運營的管理人才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更多企業選擇參與深度整合,它們既認識到積極管理被收購企業的重要性,同時也認可不同文化和運營模式之間的差異。我們認為,這樣的改變將成為新常態。

    評估歷史交易情況

    評估一宗收購案是否“成功”肯定是主觀的,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如果沒有此項收購,買賣雙方現在會是什么情形。交易完成后,股價的短期變化只能反映市場是否看好這宗收購,卻無法反映真實的執行情況。因此,要真正評估一宗交易是否成功,我們必須追根溯源,看看當初交易雙方定下的目標是否得以實現。

    根據這個標準,中企過去十年的跨境并購成績并不如意。約60%的交易,近300宗,約合3000億美元,并沒有為中國買家創造實際價值。

    資源類交易的詛咒

    收益最差的當屬2000年代后期的能源類收購項目。2008年之前的十年間,中國的能源進口價格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8%。能源進口被視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結構性問題,也關乎國家安全。

    因此,過去十年間43%的交易(即217宗,占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56%)與自然資源相關。其中,80%的交易發生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期間,直到金融危機時達到峰值。其余20%發生在之后三年價格回落之時,因為價格下跌被視為買進良機。然而,在大多數交易達成后,大宗商品價格都維持在低于收購價的水平。在我們研究的交易中,84%的交易(占總交易額的89%)并沒有為收購者創造收益,平均虧損為期初投資的10% (見圖1)。

    多元化財務投資與建立關系的交易

    第二類收益較差的是收購上市公司類型的交易,交易達成后被收購方仍為上市公司。此類交易的主要動機是多元化投資,或是與目標公司拓展關系,24%的交易(即119宗,占18%)屬于這一類,被收購企業仍保持較大的獨立性。雖然中國國內這類收購十分成功,但在境外不然。平均而言,自購買日起到今天,買家年均虧損約 7%。如果考慮機會成本,即向國內企業進行類似的少數股權投資,投資回報會更難看。因為自2008年起,國內股價年均漲幅達15%。這類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時機不對,大部分交易集中在金融服務和電腦電子行業,平均虧損為期初投資的30%左右。受創最重的當屬零售業和專業服務業,平均虧損為期初投資的70%。

    相比少數股權投資,對上市公司進行多數股權投資的話,收益會稍好一些。平均而言,這類交易的股價自投資日起年均虧損約2%,但區間差異很大,其中仍有過半數交易是盈利的。同時更多證據顯示,多數股權投資者能從收購中獲得核心業務的協同效應:將技術或產品帶入中國市場,為買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潤增長(見圖2)。

    成功并購案分析

    略微超過四分之一的并購不屬于資源類與上市公司類交易。對于這類交易,我們通過分析并購案的既定目標(產品、技術或成本),以及比較其是否達成目標,發現約70%的此類交易成功完成了目標??毓山灰着c非控股交易的成功率分別為75%和60%。

    回顧所有跨境并購,我們發現控股比例對投資的成功與否的確很重要。在505宗交易當中,34%為非控股類投資,其成功率僅為約30%。對于控股類投資而言,成功率高達45%(見圖3和圖4)。

    以上信息勾勒出了一張負面的全局圖。

    在505宗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交易中(總值4320億美元),只有200宗約1460億美元的交易完成了既定目標。然而,這些交易恰恰是發生在大部分企業都能從并購中獲利的時期。2008年后,資金成本創下歷史新低,股票市場在幾十年來首次有利于企業收購,便宜的資金可轉化為具有生產力的資產。特別是亞洲買家,常常因收購而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比如說,相比歐洲的并購交易,市場普遍認為亞洲的并購交易能夠創造更高價值,因此股價漲幅更大。

    整合難題

    那么并購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要可控敗因是沒有做好投后整合。很多并購案例中,中國買家都遲遲不愿在交割后主持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并沒有比其他買家支付更高的溢價。去年,中國買家支付的平均溢價是25%,而全球跨境交易的平均溢價則是32%。雖然低于均值,但溢價必須要求協同效應,只有積極開展投后管理,才可能實現協同效應。這一點是中國企業的挑戰。

    2010年至今,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跨境資產的能力非常有限。一些具備跨境經驗的中方高管能力又往往局限于銷售和采購領域。擁有豐富跨境業務運營經驗的人才極少,在薪資標準偏低的國企就更少。除了需要跨境運營經驗,管理者還必須熟悉收購標的所在國的語言和商業文化。

    下一步怎么走?

    中國企業跨境投資仍處于初期階段,未來十年的投資額將會翻幾番。2015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額占GDP的0.9%,而美國為1.3%,歐盟國家為2.0%。另外,美國企業和歐盟企業的投資金額(按美元計)分別是中國企業的2.4倍和3.2倍。在2015年,中國企業在國內的收購額高達6120億美元。如今,中國企業正處于長期增長的開端,過去十年的成功與失敗都應被視作寶貴經驗。

    十年跨境并購史告訴我們,成功不僅需要決策正確,更需要好運氣,尤其不能忽視后者。如果能源類并購早幾年或者晚幾年發生,很可能就會大獲成功。然而,時機基本不可控,管理者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交易后的每一步行動,這才是他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中資企業往往花很大氣力研究行情、預測價格和需求,也就是說把注押在了運氣上。其實應該花更多時間研究并購后的整合問題,因為這才是企業可以自主掌控的。

    我們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繼續持樂觀態度。中企擁有無限的機會去嘗試和冒險,再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正因為如此,它們也能夠取得外國收購方那樣的成功。學習階段即將結束,是時候將所學付諸行動了。

    【作者岑明彥(David Cogman)為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歐高敦(Gordon Orr)為麥肯錫名譽全球資深董事,也是亞洲區的前董事長。】

    來源:麥肯錫咨詢公司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管理的弊端》
    女孩買了條褲子,一試太長,請奶奶幫忙剪短,奶奶說忙;找媽媽,也沒空;找姐姐,更沒空。女孩失望地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務想起小孫女的褲子,就把褲子剪短了一點;姐姐回來又把褲子剪短了;媽媽回來也把褲子剪短了,最后褲子沒法穿了。

    ——管理的弊端就在于:要么都不管,要么都來管!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日韩美女乱淫试看视频软件|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