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著名投融資和資本運營專家于寶剛老師為總裁班的同學講解了企業投融資的知識所做的總結。
目前,做企業的人都覺得賺錢越來越難,不光賺錢難,向銀行借錢也難,這說明我們現在的經濟形勢很不好。
舉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個行業二十年來一直處于暴利狀態,但是近兩年來卻是全線虧損,這個行業就是煤炭業。在煤炭最火的時候,凡事涉足這一行業的人都被稱為煤老板,這是唯一一個給所有從業的人都冠名老板的行業。煤炭業的暴利是得益于2008年中國出臺的四萬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因此前期煤炭行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是因為政策的拉動而出現的,不具有可持續性。在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思路以后,煤炭行業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得力于兩個紅利:土地紅利和人口紅利。土地紅利表現在近十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很多房地產行業的老板成為國內富豪排行榜上榜人物。人口紅利表現在沿海的外貿出口加工企業,利用了中國低廉的人力成本把衣服、玩具出口到全世界。目前中國經濟的30年高增長期已經結束,兩個紅利即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已不存在。 當前政府逐漸收縮貨幣流動性,企業融資難出現。物價上漲,企業成本上升帶來了發展困局。企業要獲得發展,就需要瞄準新的需求,尋找新的紅利。
新形勢下,中國的經濟發展迎來新的紅利:制度紅利和資本紅利。釋放制度紅利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國家不作為經濟投資主體,而是反過來放開諸如電信等壟斷行業,尤其是增值服務這塊。再如能源、鐵路等大型國企,原來效率較低,一旦引入民間資金,對經濟發展將具有積極意義。作為企業,也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是企業制勝未來的一個核心。
把握資本紅利就是說以前企業家靠“辛勤勞動+智慧+市場敏銳度”成功的方式,在未來不夠了,因為市場里資源太多。未來要通過并購整合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即資本紅利,來實現經濟增長。
制度紅利與資本紅利,都與資本運營息息相關,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資本市場,兼并收購是資本運營的核心。對企業家來說,兼并收購不是你想不想做,不是你該不該做,是你必須要做。
于寶剛老師提出,資本最喜歡預期,不喜歡即期。它最青睞于未來看好的,最具價值的企業。但是,一個企業值多少錢,并不僅僅是指企業的資產價值,而是企業的資本價值。除了土地等資產,還要有好的行業、管理者、團隊、模式、渠道和未來,這些看不見的價值才是企業的資本價值。投資一個企業,要看他未來的成長空間,盈利模式能不能被復制,是不是迎合了市場的需求。
小企業不見得沒有價值,小的企業只要具備良好的預期,也是好的投資對象。企業規模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由小做大,做什么,怎么做。企業家恰恰是發現市場規律并適應市場規律的那些人。高速增長期玩得好而市場轉變不會玩的只能稱作老板。面對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的時代的遠去,用超前逆向思維把握制度紅利與資本紅利將成為奠定未來增長新基石。
在市場上,四種人的錢最好賺,他們是“小孩,婦女,老人和死人”。他們與之相關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說都是剛性需求。從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大健康、大娛樂、大教育、大物流勢必成為主流。這些都是具有良好前景的朝陽產業。
一個企業家只有發現需求并滿足需求,才能盈利可期。以前需求大而現在沒需求,輸在供過于求,賺多少賠多少。比如現在要去產能的煤炭行業。企業要積極尋找未來的社會需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