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創始人王志東就是一位創業者,當年創出新浪網,并讓其上市,開創了中國互聯網的先河,但這位被稱為“中國網絡之王”的人在公司上市后卻被迫離開。如今新浪市值54.16億美元,微博106.26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總值是1110億。可惜無論新浪發展再大也已經跟他沒有了關系,后來他在回應這件事的時候說:“過去,我不過是有點股份的打工仔。”
“電腦神童”是如何創出新浪網的?卻又為什么要離開?在當時眾說紛紜,一度成了一個謎。
2008年在中國IT兩會互聯網年會上王志東接受新浪科技記者采訪
1967年,王志東出生在東莞虎門鎮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師。王志東兄弟姐妹一共有四個,經常是飽一頓饑一頓。每年夏天,王志東就跟小伙伴到河里去摸魚,去稻田里面捉泥鰍,爬到樹上掏鳥蛋,秋天去山上采蘑菇,勉強能填飽肚子。
王志東自小十分聰明,他僅用了4年時間就學完了5年的課程,12歲上完四年級直接跳級考入初中。父親為了獎勵王志東,給他買了一把電烙鐵,王志東自己又花5塊錢買了一個收音機套件。對12歲的孩子來說,童年的套路有點深啊,看來父親是想把他培養成一個“焊工”。他就用這把電烙鐵設計了一個教學演示用的高組電壓表,并參加地區教學儀器比賽拿了一等獎。
王志東高中加入無線電課外興趣小組“除了上課,我要么在實驗室,要么在圖書館。”高二他又設計了“聲光過壓報警器”,拿了“全省科技小發明獎”二等獎。1984年,17歲的王志東以超過重點分數線82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到了大學王志東發現,無線電是個貴族項目,一個零件少則幾毛錢,多則上萬塊,對他來說太奢侈了。不過,王志東發現電腦是個好東西,只要數理基礎好,就可以寫出想要的代碼。于是他加入了計算機小組,開始研究起了編程。
沒想到零基礎的王志東一年多時間就自學完basic、c++、c語言等課程,把各種編程摸得門清,什么網站建設、英文軟件漢化、軟件開發全部都不在話下。到了大三,王衛東決定出去搞份兼職賺點零花錢。
剛開始他給乳制品廠做技術員,又給皮包公司做推銷,后來主要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做漢化、二次開發、系統集成等技術活,半年之后王志東竟然在整個中關村電子市場小有名氣。
有一次,幾個同學在街邊擼串神侃,其中一位北大方正的哥們垂頭喪氣要辭職。怎么回事呢?原來他是負責系統集成的項目經理,那段時間客戶投訴特別多,抱怨說方正的系統不好用,經常宕機,帶隊查了五六天都找不出原因,大領導非常生氣,放出話來要開除他。王志東毛遂自薦:“我幫你去看看。”那哥們死馬當活馬醫,當下把王志東帶到了客戶那邊去,沒有想到王志東用了半個小時就搞定了。這哥們覺得王志東太神了,就把王志東推薦給了大老板,也就是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王選教授。
1989年5月,王教授邀請王志東進了“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主要負責基礎軟件開發,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王志東就研發出了“中文多窗口圖形支撐環境”, 當年12月通過了部級鑒定。
80年代的中關村
1989年7月,王選讓王志東接手了Windows系統的漢化工作,王教授問他:“你能不能把微軟的Windows漢化了?”沒有想到從沒接觸過Windows漢化的王志東僅僅用了1年零11個月就搞定了。到了1991年6月,王志東獨立完成了當時國內第一個實用化Windows3.0中文環境——BDWin3.0,成為北大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Windows漢化成功引起了各界的震驚,當時微軟成立了專門的小組,研究五年多都沒成功,讓王志東一個人用了兩年就搞出來了。據說兩年以后,比爾•蓋茨曾對時任微軟大中華區負責人說:“BDWin3.0至少讓微軟的產品提早五年進入中國。”可惜此后方正就進入了激烈的人事內斗中,王選出局,王志東陷入“非主流”,只好傷心地遞交了辭職報告。
辭職后,王志東決定去新加坡充充電。就在等待簽證的時候,他利用研發漢化的經驗花三個月時間開發出中文外掛平臺“中文之星”,他的同學賀文看到后驚呆了:“還充啥電啊,你這技術已經國際一流了,硅谷怎么做,咱們就怎么做。”于是,1992年4月王志東與賀文成立了“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專門推廣中文之星。
但是,就在王志東想大搞特搞中文之星的時候,賀文架不住房地產的誘惑,想把房地產作為公司的主業。道不同不相與謀,王志東只好離開了新天地。
不到25歲的王志東就辭職了兩次,兜里沒幾個錢,他自己郁悶得夠嗆,雖然此時的王志東已經被外面稱為“電腦神童”,他所開發的兩款產品號稱全球獨一無二。
這時四通集團的掌門人段老板找到王志東,希望雙方進行合作,一方提供資金,一方提供技術。有傳聞說王志東和前四通集團總工程師喝了個茶,這哥們給王志東講了他在四通的遭遇,勸王志東還是別去了。不過此時王志東只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和段老板談去了。
見面后,段總什么話都沒說就讓王志東提加盟四通的條件。王志東當時提出了四個條件:“一、管理方面需要獨立;二、投資必須足夠大;三、公司必須專業;四、我必須占股份。”
段老板問需要投多少錢?王志東一咬牙,說需要500萬元。段老板二話不說,“好吧,就給你500萬。”此外,還給了王志東30%的股份。段老板很看好這個年輕人“一個企業家應該具備三種氣質:做詩、做勢、做事,首先要有想象力,要懂得造勢,還要扎扎實實地做事。我在王志東身上同時看到了!”
1993年,四通利方公司成立,王志東擔任總經理。1993-1998年王志東親自領導四通利方的研究小組數次承接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等重點研究課題,主持開發的RichWin是全球第一個跨平臺、多內碼、高兼容性并全面支持Internet應用的中文系統平臺。1995年5月,在電子部舉辦的第五屆全國計算機軟件交流交易會上,RichWin 4.01獲Windows中文環境唯一金獎。
1996年,國際互聯網風起云涌,這年5月,中國香港地區和美國幾家互聯網提供商找到四通利方,希望提供RichWin簡化版“RichWin天生就是為互聯網制作的。”王志東當時并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有多么神奇,只是想在互聯網上做些嘗試,于是為他們提供了RichWin簡化版,放在海外中文站點上,供網友任意下載。王志東的條件是讓這幾家公司為自己提供一些空間,用來放四通利方的主頁。
沒想到RichWin在海外一炮打響,不到半年就有20萬海外華人下載使用,上面交流非常活躍。王志東一看有市場,于是1996年4月29日每月花19美元租了美國一家大學的服務器,上線了www.srsnet.com中文網站。
王志東此時隱約感覺資訊網站是個方向:自己有技術,網民也有了,市場也不缺。于是他把主陣地放在www.srsnet.com這個網站。但是就在進軍資訊市場的時候遇到了對手,美國的華淵網也做華人資訊。打了半年之后,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干不過誰,于是王志東想約華淵網CEO姜豐年坐下來談談。
1998年9月26日,北京皇冠假日飯店。王志東與華淵網CEO姜豐年會面,英雄惜英雄,見面30分鐘后,姜豐年迫不及待地脫口而出:“干脆兩家合并算了!”一想也是,四通利方有技術,華淵網有資訊,兩家合并確實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既可以整合大陸、臺灣和美國的華人市場,也可以聯手對抗當時的雅虎。但是到底是誰并購誰?
王志東在美國談判的時候就說了三點:1、我們有大陸市場,用戶數比你們多;2、我們背后有四通,幾十億的資金支持我們;3、我們有技術,全球都領先。意思很明顯,四通利方要并購華淵網。據說等王志東回賓館以后,華淵網內部吵翻了天,到了后半夜姜豐年才說服其他的董事“沒有王志東,我們進入不了中國大陸,永遠是非主流”。
1998年12月1日,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王志東與姜豐年雙手緊握,宣布由四通利方和華淵合并而成的新浪網正式宣布成立。
媒體記者愕然,怎么剛聽到點風聲就OK了?有意思的是,大陸媒體報道的是四通利方并購了華淵,而境外媒體報道的是美國華淵網收購了一家中關村軟件公司并成立了新浪網。王志東無所謂,美國人愛聽什么樣的故事,由他們說去。
新浪網成立后,王志東擔任總裁兼CEO,開始發力資訊業務。一年多時間,新浪網就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其實,王志東當時沒有什么秘訣,主要是一家獨大,沒什么競爭,最主要的還是王志東的技術相當牛X,公司現金流相當充沛,股東實力相當雄厚。以融資戰略為例,早在1997年的時候王志東就引進了美國華登集團、美洲銀行羅世公司及艾芬豪國際集團三家6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為國內IT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
但是到了1999年元旦,除了新浪外,搜狐和網易等門戶網站也發展了起來,王志東感覺到了危機,他覺得要想保持住龍頭地位,就得大規模燒錢搶占市場,所以,王志東決定上市。但新浪此時外資股份高達80%,當時的相關法律明確規定,有外資的企業不可能在國內上市。那段時間,王志東白天忙業務,晚上和律師畫公司的結構圖,現金流、法人結構、業務流程等。
最后,王志東的意見是“國內不能上市,那就去國外上,不管怎么樣,必須盡快上市融資。”
經過眼花繚亂的左右騰挪,新浪網最后成了一家在開曼群島注冊的控股公司,下面有四家子公司:香港注冊的利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運行香港網站的香港新浪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加州注冊的新浪在線(Online,包括北美和臺灣兩個網站)、以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新浪有限公司。
然后,王志東拿出旗下的利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奔赴納斯達克,媒體稱之為“新浪拿著一個指頭去納斯達克上市了。”王志東親自操刀完成的分拆重組方案被稱為“新浪模式”,被后來的搜狐、網易等公司上市時所采用。而且這種模式綿延多年,根據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的統計,僅在2010年,就有近一半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使用此模式。
在路演的時候,很多投資者不理解王志東的模式,人家的招股書都是特別簡單,而他的卻特別復雜。但是,納斯達克無法抗拒來自中國的誘惑,要知道,美國人一聽有13億潛在用戶就驚呆了!就這樣,2000年4月13日11點,新浪開始掛牌交易,每股定價為17美元,當日以20.875美元收盤。當天交易額共達684.79萬股,籌得6600萬美元。
新浪上市當日下午,新浪上市團隊來到紐約時代廣場,在納斯達克總部那塊著名的屏幕前合影,當時屏幕上正打著“納斯達克歡迎新浪網”的字樣,姜豐年調侃:“志東,你不是要裸奔嗎?今天天氣不錯呀!”
新浪網上市后就開始大肆燒錢,地鐵上、公交站臺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團隊不到半年就從四五十人擴張到好幾百人,尤其高薪挖了很多媒體編輯,公司的廣告收入一年還不到1000萬,連公司日常開支零頭都不夠。當時的口號是“只要流量不要錢”,王志東擼起袖子想大干一番。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新浪上市后不久的2001年,納斯達克崩盤,互聯網泡沫徹底破滅。第一個吃螃蟹的新浪網未能幸免,到了2001年初,新浪股票價格一路下滑,一度跌穿2美元,直奔1美元而去。根據納斯達克的規定,如果當連續30個交易日買方要價低于1美元時,股票會被摘牌,所有股東投入將血本無歸。有股東開始抱怨新浪的財政狀況,聲稱王志東應該為這一狀況負責。到了2000年底新浪董事會上,90%的董事都對王志東發難,質問新浪什么時候盈利?
2001元旦過后,1999年5月份成立的中華網想要用4億美元現金和剛上市的新浪網合并,并有傳聞稱,中華網胃口很大,想要一并收購當時最火的三大門戶網站,和新浪網合并只是第一步。
據當時新浪網一個高層介紹,2001年5月份的時候,王志東和中華網的葉克勇在香港進行了一次接觸。不過,之后新浪董事會突然決定將讓出新浪的股份,雙方改由合作的關系變成了新浪被中華網收購,而這個決定是董事會在美國酒店私下“碰頭”完成的。
此后劇情出現據大逆轉,新浪網6月3日突然宣布“王志東因個人原因辭職,將擔任新浪網首席顧問。”消息傳出,引發整個互聯網震動。有記者試圖采訪新浪網美國有關員工,員工表示非常突然,“早上還在電梯里面看到王志東過來上班”。
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王志東堅持認為拯救門戶網站的出路是廣告,但當年新浪網廣告收入增長緩慢,同時阻礙與持有 4 億美元現鈔的中華網合并計劃。
王志東事后回憶,“得到自己被解職的消息,我有三個強烈的感覺,一個是震驚,一個是感到被出賣了,然后是急切地想回家。”
“任何開會之前,底下有些碰頭,這是正當的,但關鍵是碰完之后,要議某個議題,正常的做法是在董事會期間進行充分的溝通,而不是說在會前,已經做好某種決定了,抱好團了,拉好票了,到會上‘攤牌’。”王志東認為這次董事會有些“不正常”。
王志東曾試圖挽回局面,但此前,經過合并及系列風險資本進入引起的股權的稀釋,作為新浪網創始人的他手中的股權已經從30%變成了3.8%,已經無力回天。在西方世界里,技術永遠是給資本打工的!
此時,他34歲!
離開新浪后,從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里,王志東創立了點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競開協同應用平臺成為中國協同軟件市場第一品牌,研發的即時通訊客戶端——Lava-Lava,但是,此時的王志東距離互聯網第一梯隊越來越遠。
也許此刻王志東享受的是創業的過程。撇開外界的光環和人們對他或褒揚或敬畏或不理解的評價,其實王志東就是一個一直在路上的追求內心幸福和自由平衡的創業者。
王志東說,1991年24歲時第一次在業內創造自己的名聲,現在都快50了還在奮斗。
參考資料:
《中國互聯網商業英雄列傳》,姜洪軍、賀樹龍、馮秀民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