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6年12月04日    徐新 價值中國網     
    推薦學習: 歐洲大學商學院,企業家學者學位教育領航者。翹首以盼,點燃我們學習的熱情,共同探尋個人成長企業發展新思路。歡迎加入歐洲大學商學院(EU)博士學位>>
    今天跟大家溝通主題叫做“什么變了?”

    四大變化

    消費者變了

    80后和90后成為消費的主力,網購次數越來越多,每年要用淘寶50次、京東十幾次:因為有了手機,網購也可以是碎片時間的沖動消費;朋友圈天天刷,朋友買什么他也要買什么;推薦引擎越做越好,各種誘惑。80后和90后每天平均上網時間3到5個小時,網購占比已經50%以上了。

    傳統行業如果缺乏互聯網戰略就無法獲取新用戶,因為新用戶都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和職高生,他們都是互聯網的重度用戶。他們看了廣告也不信,還是要到淘寶、京東、大眾點評里看用戶評價,所以沒有評價就沒有新用戶。

    我們為什么會投大眾點評?在一項餐飲調查中,我們問用戶“當你站在購物中心面對十幾家餐廳的時候,你怎么選擇?”,用戶的回答是“我拿出大眾點評搜一搜”,我們覺得奇怪——“你都站在餐廳門口了,為什么還要看大眾點評?”,他們說“我要看評價,哪個菜好吃”。所以評價很關鍵、粉絲很關鍵,如果沒有這兩項,傳統行業就沒有新用戶了。

    80后和90后更愿意分享,車子、房子、廚房……什么都可以分享。我們投了小豬短租、回家吃飯。雖然小豬短租比起Airbnb還處于早期一點,這和中國的情況有關系,凡是有房子的都年齡偏大,不是很相信別人,愿意相信別人的年輕人目前還沒有第二套房子,但我覺得這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一定會接受。我們很看好分享經濟,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極大提升、邊際成本極大降低的時候,分享經濟就會發生。

    現在的80后和90后普遍覺得自己是吃貨,很愛吃但是不會做也不愛做。萬科在調查后發現90后不做飯,他們決定縮小廚房面積,將空間集合做成社區食堂。而最近大家更是越來越宅,懶得出去吃飯,所以外賣非常非常火爆。我們投資了大眾點評以及后來的美團點評,美團外賣成長很快,已經達到每天四百萬單,這對傳統行業的打擊是什么?如果傳統餐飲沒有外賣,老店同比就會下降,本身餐飲行業的利潤在交完稅之后就是7-8%,如果老店同比下降10%就比較危險了。我們投資了一個餐飲連鎖,本來日子過的比較辛苦,但是抓住了外賣市場,外賣占比做到了30-40%,好像又見到了曙光。大家都說外賣燒錢不賺錢,但用這個方法可以教育市場,用戶感到方便、養成習慣,即使提價他也會留下來。

    消費升級也是目前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大家以前吃零食就吃瓜子花生,10塊錢一大包,現在改吃進口的堅果,70塊錢一小包。比如我們投資的三只松鼠,完全是從淘寶發展起來的,2012年剛成立,今年營業額預計40億,因為它抓住了消費升級和電子商務的浪口。

    還有一個例子,曾經的飲用水行業成本最高的是瓶子而不是水,所以康師傅把瓶子做的特別薄,降低成本,又靠5萬大軍打開了三四線城市和城鄉結合部的銷售渠道,靠低廉的價格,康師傅的瓶裝水賣的非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開始對過薄的瓶子產生不滿,一開瓶,水就灑在手上了。這時另外一家公司農夫山泉,憑借精準的品牌定位,直接瞄準中高端人群,提出“農夫山泉有點甜”,用廣告強化“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等精心挑選的概念,順利抓住消費升級并且堅持了下來。

    習慣變了

    我們每年做兩萬多個消費者訪談,發現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過程中,搜索已經變成了刷屏。用戶以前的習慣是在電商上用關鍵詞搜索商家,看評價、銷售排名再下單,現在都改成刷屏,看到其他人的分享后直接購買。現在80后和90后為什么不愿意讀書,因為大家對于讀一本書要花費的時間已經沒有耐心了,所以羅輯思維能夠生存,羅胖幫大家讀書,每天一分鐘把精華提供給大家。用戶的注意力越來越短,45分鐘的電視連續劇中間經常需要快進,大家喜歡TED也是因為時間短,注意力能夠集中。

    便宜才是硬道理,每一次零售業態的顛覆靠的都是便宜。我們分析一下外賣和打車軟件的補貼策略,他們的用戶數主要靠補貼飛速發展。前些年的電商,比如淘寶和京東用了10年的時間發展到比較大的規模,滴滴和美團依靠補貼大大縮短了發展時間。補貼確實燒了很多錢,這么多錢都是用來教育市場,最后能跑出來的就兩家。

    另外消費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貪便宜,他們希望自己能成為 Smart Shopper。

    最后一點就是海選和精選,大家時間價值在提升,不希望花那么多時間用來挑選,而是跟隨自己所信任的 KOL推薦購物,尤其是非標的產品。我們也在思考,人會不會代替便宜變成流量入口?目前電商都在努力將個人變成品牌,變成 IP 流量。

    渠道變了

    社會零售增長平均數仍然有10.7%,但渠道不同品類不同,差別很大。百貨商店及大賣場輝煌不再,百貨商店的老店同比下降嚴重,以前的賣場都是生鮮拉眼球、干貨做毛利,多余的空間租給麥當勞肯德基賺取房租收入。但現在人流急速下滑,麥當勞肯德基租金下降,利潤較高的干貨品類也都被互聯網擠占,“生鮮干貨房租”模式被打破,老店收入下降開始收縮成本,20年光輝不再。

    購物中心曾經是個堡壘,但從2014年開始因為供給過剩,業務參差,好壞差距進一步加大,傳統購物中心中只有餐飲區域還能拉來人流,結果導致購物中心餐飲占比已經從20%上升到35-40%,餐飲的收入也被分流,只能靠折扣外賣撐流量。目前有一種專賣店的模式仍有商機,即在三線城市密集開店、做個地頭蛇。互聯網電商目前總量3.88萬億,每年成長高于30%,并且已經開始逐個擊破零售品類,從服裝3C到食品個護家居母嬰,再到今天的生鮮——生鮮是最后的堡壘。

    為什么電商占比只有12%,線下門店已經痛得嗷嗷叫了?因為12%是全品類的平均數,其中服裝已經達到20-30%,3C也是20%多。根據研究,在新生產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20%滲透率是拐點。之所以2014年開始大家都覺得傳統零售行業下降明顯,就是因為電商滲透率已經接近了20%的這個拐點。

    傳統行業原本的毛利大都五十來個點,利潤十多個點,如果20%的生意沒有了,利潤基本就沒有了,第一反應是不敢開店了,第二是削減成本、服務質量下降,就進入了戴維斯雙殺的惡性循環。

    零售的實質就在于產品極大豐富、價格實惠以及體驗良好,產品的極大豐富線下店是無法跟線上媲美的,價格實惠不是靠股東補貼,而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京東在毛利10%的時候已經賺錢了,蘇寧毛利16%的時候還是虧損。便宜才是零售演變的硬道理,每一次顛覆靠的都是價格殺手,從百貨商店到大賣場、專賣店到互聯網概莫如是。

    中國電商為什么能夠超過美國?主要原因在于線下連鎖不夠強大及人口密度更高。我們電商的第一個賣點是便宜,便宜是硬道理,是顛覆的核心要素。美國的亞馬遜我們看便宜不了多少,中國從一開始網購就便宜20-30%,我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美國的線下連鎖店都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他們本身的價格就非常具有競爭優勢,而中國的線下連鎖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規模,被顛覆很容易,而且我們送貨的密度大,成本也比較便宜,所以體驗很好。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增速也已經放緩,顯現出乏力。最近看了幾家互聯網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總體感受是一個關鍵詞“增速放緩”,而且速度下降得非常快,年增長從原來的60-70%立馬降到了30-40%,還有可能降到20%多,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吃完了,人口的紅利也沒有了。

    人口結構變了

    我們對中國的出生人口進行了分析,60年代出生人口是峰值達到2.42億,70年代略有下降后80年代又有所上升,隨后便由于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直線下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看美國居民生命周期各消費峰值,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周期消費峰值是30歲到45歲,到45歲就開始下滑。而我國30歲-44歲人口數量已經在2007、2008年到達峰值,到2014年已經下降的非常厲害,人口紅利不再,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新常態。

    如何應對變化?打造護城河!

    面對消費人口基數變少、成長性不足的局面我們應該怎么辦?我們在市場增量很大的情況下要舍命狂奔、拼的是成長速度;在市場增速放緩的時候,我們要打造護城河、拼的是競爭力。

    零售的護城河在哪里?

    零售要抓住三個關鍵點:占領心智、控制渠道、掌握供應鏈。

    你看人家好市多(Costco),在亞馬遜那么強大的情況下,好市多老店同比照樣保持5-7%的年增長,原因有三點:(1)食品占比60%,高頻剛需并且亞馬遜沒有能夠很好地覆蓋這一品類;(2)性價比高,自有品牌占比高,非自有品牌比如寶潔也都采用獨家定制的大包裝,降低價格;(3)會員制,年費$99已交,“不買就虧了”;做了這么多還怕頻次不夠高,還搞了個全城最便宜的加油站,加油順便可以進行購物。

    另外一個例子是打敗沃爾瑪的折扣店阿爾迪,他的價格比沃爾瑪還便宜20%。它的成功之處在于精選(一個商品一個選擇,那就是最好的選擇)和自有品牌(占比90%多)。每一個店500-800平米,不到1,000個SKU,但足夠用戶一餐三頓飯所需的品類,毛利15%-17%,凈利2%-3%,存貨周轉只有2周,效率比電商還高。

    亞馬遜是很牛的,它是一家“世界上最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一切決策都以讓用戶滿意為原則。亞馬遜通過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做到一網打盡所有品類,同時大力發展Prime會員,購買頻次是非會員3倍,現在宣布做自有品牌,覆蓋幾乎全品類,還有Prime的數據支持開發。除此之外,亞馬遜還在持續創新中:AWS、Kindle、無人機、Echo。

    超級平臺很值錢

    如果你投資了超級平臺一定要長期持有,好日子還長著。怎么定義超級平臺?我們覺得擁有1億-2億用戶,而且每個用戶每年買八次以上就是超級平臺。

    在我們的用戶訪談中發現,三四線城市用戶主動下載APP不超過20個,如果你不是這20個之一,那你的獲客成本將非常高。2014年年底的時候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獲取一個付費用戶需要20塊錢,過完春節以后馬上變成100塊錢了,100塊乘以1個億用戶就是一百個億,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不再了。作為大平臺,互聯網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可變成本很低,固定成本很高(采購、廣告、研發),沒有中型企業,互聯網企業“要么做大、要么出局”。

    超級平臺占領用戶的時間、擁有他們的心智、有巨大的網絡效應,能長出花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金融,以及將來的AI和VR等等。

    好生意就是消費壟斷,壟斷才能有高毛利,利潤可以用來創新研發,進入良性循環。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種:搜索引擎、電商平臺、在線酒店預訂,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市占率都能達到60-70%,核心業務的EBITDA margin 能達到50%以上。

    產品品牌的護城河在哪里?

    產品品牌的護城河在哪里呢?當平臺特別大的時候,我認為在大平臺上長出偉大的品牌很難,但消費升級還是能帶來一些機會的。第一,我覺得還是聚焦細分品類的機會,在消費升級中抓住細分市場,占有消費者的心智、先做比什么都重要(first mover advantage)。第二,定價是戰略選擇的第一要素,要又好又便宜,最近成功的幾個大品牌Zara、優衣庫,都是平民的價格、貴族的體驗。

    做品牌名字很重要,偉大的公司從好名字開始,LOGO也要瘋狂。三只松鼠的卡通人物形象非常吸引人,我們看到過一個分析,如果麥當勞沒有高高掛起的“M”logo,消費收入會少10%,騰訊的小企鵝,京東的小狗,還有趕集的小毛驢給消費者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品牌投放要持續:“三個一”,“三十天內見5次”,另外口碑和品牌要雙管齊下。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創始人要有工匠精神。

    在注意力被分散的當下,大公司小公司回到同一起跑線,大家都在尋找新的流量入口,以往中國的品牌都是靠電視廣告轟炸出來的,現在搞千人千面,有了搜索引擎小紅人流量更加分散,新經濟找到流量就擁有未來,因為以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媒體焦點已經形成,只要你能達到30%的市場占有率,你就安全了。

    創始人老了

    傳統行業的創始人現在都五六十歲了,以前經營靠的是“三板斧”:銷售主要靠渠道、產品主要靠模仿、促銷主要靠打折,現在這些手段都不太管用了。創始人年齡大了,對80后和90后的觀察不夠,有代溝。老板很牛很強勢,團隊善于執行不善于創新。公司大了,好像官僚避免不了,員工的成就感就不是那么強、創新力也不是那么足。

    但我們也看到許多與時俱進的創始人,你看亞馬遜的貝索斯,年齡也不小52歲了,天天都在學習進步:他帶了一個小分隊研究線下店,向好市多學習推出會員Prime,解決了長期不盈利的問題。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時來了一個神秘的人,坐在下面拿個小本兒使勁記,回去就開始做服裝,那個人就是貝索斯。沃爾瑪的Sam Walton,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自己開個小飛機巡店,周六一大早召集管理層開會分析看到的問題。還有 Zara的奧特加,什么權利都放了,但產品和用戶是一定不放的,新品上架前都要親自過目、櫥窗陳列都要親自把關。

    只要打勝仗團隊就有凝聚力

    團隊是很多創業公司最大的痛點,我們有一張 GE采用過的圖表,按照價值觀和業績把員工分成了幾類:業績又好價值觀又好的是“明星”,老板們都知道要給他們很多錢、很多愛、很多舞臺;業績又差價值觀又差的叫“狗”,應該果斷放棄掉;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對待“野狗”,就是業績很好(帶來銷售20%)但價值觀很差(吃回扣)。

    這種人一定要高調地炒魷魚,殺雞給猴看,業績再牛不符合公司價值觀都得走;很多老板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小白兔”,就是跟你兢兢業業干了很多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就是沒什么業績。“小白兔”慢慢就變成了“大白兔”,他們其實是公司最大的危害。因為他們的短板,把創始人的時間都耗掉了;因為他們能力有限,他們招來的人能力更有限。

    最糟糕的是,一個公司大部分員工是“牛”,是見風使舵的,如果公司的“明星”都升官發財,那“牛”就會變成“明星”;如果一個公司的“小白兔”過得很好,那“牛”就會變成“小白兔”。

    所以我們看到,凡是老板心軟的,他的周圍就都是“大白兔”、“小白兔”,公司的發展就遇到了瓶頸;凡事老板有魄力拿下“小白兔”,公司發展就沒有瓶頸。其實創始人不必太擔心員工的流失,適當的流失率也是健康的。只要打勝仗,就有凝聚力!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屁大的委屈》
    在電梯里,領導放了個屁,回頭問秘書,誰放的?秘書忙答道:“不是我!”領導不說話,這事兒過去了。不久,秘書被調離,領導在談起調離原因時說道:“屁大的委屈都受不了,還能做的了啥?”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调教CHINESEGAY|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2020|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一级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