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磨礪多年的老兵,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對這一輪調控有著自己獨到看法。他認為,無論是對購房者、開發商還是銀行來說,這次的宏觀調控都是好事。不過,孫宏斌指出,“這次調控的嚴峻程度是很多企業預計不足的,力度超過之前每一次。首先銀行越收越緊,影響企業特別大。其次,投資者買不了,首付款太高,資格限制。這些對現金流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房地產下半場,融創的發展有目共睹。市場競爭加劇,宏觀形勢多變,但融創近5年以年均復合增長率56%的速度保持著穩健發展,并在今年10月提前晉級千億房企。在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孫宏斌對于行業發展走向、對企業投資邏輯又有什么預判?
“并購王”眼中的
行業屬性
地產界的并購王孫宏斌近期又頻頻出手。
11月30日, 金科股份 發布公告稱,11月11日至28日,公司在二級市場獲孫宏斌旗下潤澤物業和潤鼎物業合計耗資近8.3億元增持1.6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4%;至此,孫宏斌旗下融創中國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金科股份的比例由16.96%增至20%。除此之外,在當天還有另一份公告顯示,孫宏斌以人民幣36.62億元的代價,接手 嘉凱城 青島公司全部股權。
此前在9月中下旬,融創中國短短3天之內就豪擲178億現金發起兩筆重量級收購,137.88億元收購聯想地產業務,40億元認購金科地產,引發行業關注。
這一系列投資并購背后,是孫宏斌多年以來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特征的成功把握。
在孫宏斌看來,對房地產行業的理解一定要分兩段:投資、蓋房子。“這個行業首先是投資,投資錯了,蓋什么房子都是賠錢的;地買對了,做好品牌,做好產品和服務,就更好了。”孫宏斌指出。
不過,他認為,房地產行業投資比別的行業更難,因為開發周期長,加上杠桿的利用讓投資變得很復雜,能不能賺錢要在兩三年以后,“比種莊稼還難”。孫宏斌如此感慨,“所以提前做好判斷很重要。”
除了投資外,他認為房地產行業的另一個特點在于市場快速向大公司集中。
“房地產行業去年不到10萬億的規模,到今年10月底已經達到9萬億。市場規模再增長已經很難,開始快速向大公司集中。”孫宏斌認為,現在前100名房企占40%多市場份額,前10名占20%多市場份額,5-10年后,前100名會占70%-80%,前10名會占35%-40%市場份額。
孫宏斌認為,如果按照這樣的比例,未來前10名房企平均就要達到4000億規模,沒有兩三千億進不了前10名。“未來很多小公司干不了,買了地以后掙錢再退出由大公司接盤是趨勢,除此之外,收購、兼并會不斷涌現,這個行業本來就有金融屬性。”孫宏斌強調。
孫宏斌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存在不平衡特性,包括城市之間的不平衡、空間的不平衡、時間的不平衡。他認為,不能籠統概括中國房價將會怎么樣,因為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存在錯配。“缺房的地方缺供應,有供應的地方不缺房。”他如此解讀。
對行業的精準判斷和理解,令孫宏斌對于房地產投資有一套自己的邏輯:“你要買對地方、買對時間,如果可以,多借點長一點的錢,可以穿越周期的錢。有錢的話放到賬上別著急花,后面還有機會。”
高端物業市場
仍有發展機會
11月以來,杭州、武漢、深圳、成都等熱點城市進一步升級調控政策,進一步抑制房價上漲趨勢,傳遞出的信號是,政府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的決心。最近的一次是在11月28日,上海、天津發布新一輪樓市調控新政。
對于當前的樓市調控政策,用孫宏斌的話來說“絕對是好事”。他指出,地越來越貴、風險越來越大,最后錢更難掙了。所以這次的宏觀調控,對客戶、開發商、銀行等來說都是好事。
不過他也指出,很多企業對這次調控的嚴峻程度預計不足,因為這次宏觀調控是自上而下的,力度超過以往,并且是目標管理的。
“現在消費者買房的預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變,但是會變的。另外就是投資者買不了了,首付款太高了。”孫宏斌指出,本輪調控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開發商還沒有認識到這次調控的嚴峻性。
在孫宏斌看來,宏觀調控以后,做高端的房企仍然有發展機會。“原來(客戶)可以買10套房,現在只能買1套,那一定買位置好、品牌好、品質好、大一點的,那就是我們。”
融創中國亮麗的業績,則是對孫宏斌預判的最好佐證。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底,融創中國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1080.3億元,同比增長91%,提前跨入千億房企俱樂部,也成為3年來首個新晉的千億房企。而在2016年上半年,融創中國合計取得合同銷售金額561億元,同比增長106%,銷售均價為20030元/平方米,為國內TOP20地產企業中產品單價最高的企業。
對于當前的嚴峻形勢,孫宏斌依然保持謹慎態度,他強調房企應該做好兩個風險管控,一是現金流,二是價值。
“如果現金流沒有問題,但是土地價值有問題,地買錯了或者買貴了,轉著轉著也會轉出窟窿來;如果價值沒問題,現金流有問題,企業又活不下去。”孫宏斌表示。
他指出,如果房企的現金流有問題,但是有價值,可以選擇把公司賣了,而融創是市場公認的最好的并購合作伙伴。“一是價格好談,我們只要市場價,不占你便宜;二是不想賣了還可以退;三是房企可以選擇不全賣,轉讓50%-70%,你繼續當股東,融創產品好、有溢價能力,大家可以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