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眾籌總裁羅明雄稱一開場便做出預測,2016年下半年影視眾籌會火起來。作為新的金融業態,眾籌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金融業結構,使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可以實現。羅明雄表示,雖然從事金融眾籌的機構遍地開花,分食市場蛋糕,但中國目前的眾籌遠沒有到競爭的時候。
就目前的金融眾籌發展狀況而言,京東金融副總裁金麟坦言,眾籌還沒有實現盈利。金麟補充,“但扶植創業企業的眾籌不可或缺,因為所有的值得嘗試,即使死亡,這一過程也會留下此商業模式,推動社會向新的方向前進”。
而京北作為國內業內唯一一家盈利的股權眾籌平臺。羅明雄說:“我們去年是唯一一家掙錢,掙不多,掙2萬元,但還是盈利,盈利可以保持健康的奔跑。”
京北眾籌如何做到行業唯一盈利平臺?有什么核心競爭力?
“首先做眾籌必須要有資產、優質項目,有錢、互聯網端和支撐板塊,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四端。首先把投資端打造得非常尖銳,我們有接近30個同事負責找項目。剩下負責找錢,對于股權眾籌最難是建立信任和找錢。我們把風險做得很好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構建信任體系。為什么京北眾籌在有京東、眾籌網大咖在的情況下,我們自信能夠殺出一條血路呢?我們通過O2O建立信任。”羅明雄解釋道。
羅明雄還表示,股權眾籌的本質是FA+投資,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效率更高、讓更多人受益的投資。股權眾籌最重要的是通過O2O的方式建立信任,與優質資產端進行合作,為今后眾籌的盈利積累資源。
他認為,眾籌的出現,把專業資源配置的權利發放給了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讓股權投資不再是機構的專利。股權眾籌的不是情懷,而是一種專業資產配置。
至于眾籌行業的未來,羅明雄預測:“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眾籌必然會火,而且持續會更火。”
眾籌網CEO孫宏生也表示“目前,創業投資時間長,需要足夠的耐心,而其短期的經濟利益不明確。目前,大量高凈值投資人很難尋找到投資機會,沒有被服務的市場,而一批優秀的創業者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人。這一市場需求讓作為中介橋梁的眾籌必然火爆。”
第一,股權眾籌的本質是FA(財務顧問)+投資。股權眾籌平臺的準入條件是:發起者必須是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公司或合伙企業,且凈資產不低于500萬元人民幣。做股權眾籌的難度大于債權,不懂投資、沒有投資基金級別的資本來源做不好平臺。對于個人,股權眾籌項目的起投金額通常以萬或10萬為單位。這就決定了,無論是做股權眾籌平臺,還是參與股權眾籌項目的投資,都必須按照投資的規則和標準來做,選擇真正有投資價值的項目。并且為了保證項目成果退出,股權眾籌平臺還要為項目提供商業模式優化、尋找下一輪融資等投后服務。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股權眾籌平臺都達不到“專業投資”的標準,而且缺少合理化機制,項目篩選不嚴格,盡職調查不夠或根本不做盡職調查。低質量項目上線必然難逃募資失敗的結果,因為人們不愿意為無效投資埋單。
第二,做股權眾籌必須有嚴格的“領投+跟投”機制。
羅明雄認為,必須要有專業投資人做領投人,必須有嚴格的投資人審核制度,這樣才能保證有真正的好項目,也才能使眾籌項目得到專業管理,并有足夠的資源和渠道讓項目順利退出。股權眾籌項目的領投人,不僅要懂得投資,還要懂如何找項目、如何盡調項目、如何簽訂法律合同及做投后管理服務。但是,現在很多股權眾籌平臺存在領投人不專業的問題,往往是誰出錢多,誰嗓門大,誰有空,誰就能領投。這導致一系列的混亂,項目失敗率高,更容易出現糾紛甚至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