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切都改變了。
中國的經濟正在走下坡路。隨著利率的上升,美國公司償還債務的壓力增大,必須不停地生產。這一切就導致了大宗商品生產過剩,進一步壓低了價格。那些經濟依賴大宗商品的國家被“傷害 ”得最深,其中既包括像巴西和委內瑞拉這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包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最近這段時間,中國經濟的疲軟還觸發了一輪全球股票拋售。
因為反腐和經濟疲軟,中國已經不再是高端奢侈品的天堂,現在,輪到到蘋果倒霉了。
蘋果在2016年1月的股價15個月來首度跌破100美元,主要就是蘋果業績的兩大支柱iPhone和中國市場顯現增長放緩跡象導致的。自2015年12月初以來,蘋果的市值已經蒸發了1000億美元。
在蘋果最暢銷、利潤最高的產品iPhone銷售出現疲軟跡象之前,新款大屏iPhone機型的銷售業績推動蘋果截止2015年9月26日財年的業績創下了紀錄。有中國的中產階級和果粉們買單,蘋果大中華區的銷量在這一財年增長了84%,該公司全年銷售收入達到2330億美元。
眼下,這兩大增長引擎似乎都面臨風險。
蘋果已經削減了最近幾個月的iPhone供應鏈生產商的訂單預期。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大幅放緩。
蘋果股價面臨的巨大壓力也拖累了該公司的幾家供應商。為蘋果生產電源管理芯片的Dialog Semiconductor PLC和為蘋果產品生產外殼的臺灣企業可成科技的股票都下跌都接近10%。
蘋果CEO庫克說,截至2015年12月的財季iPhone銷量將同比增加(上年同期銷量接近7500萬部),但他拒絕透露財年余下時間的銷量預期。而市場中已經有人預測當季iPhone銷量同比下降26%。
某種程度上說,大屏iPhone銷售得如此之好,以至于為未來銷量增長設置了一個很高的門檻。但也許真正的原因是蘋果的新產品和中國紅利都快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