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資近年不斷涌現創新,但一些產品因業績缺乏競爭力而受冷遇。
眼下,恰逢港股處于歷史低位,內地資產海外配置蠢蠢欲動。
公募跨境投資產品,能雄起嗎?
基金互認,短期或不“給力”
基金互認很快會隆重登場。證監會10月15日披露,共有17只香港基金遞交申請“北上”,上投摩根基金、中銀基金等多家基金代理的產品,有望在年內開始于內地銷售。
對此,業內普遍預測,基金互認給內地投資人帶來的“福利”不多,反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大量公募產品分享內地市場收益。“基金互認是給香港發‘紅包’。”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首先,香港到內地互認的基金數量較少。
根據中信證券的初步測算,符合基金互認相關規定的香港基金有100 只左右(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14 年底),內地基金有850 只左右(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15 年一季度末)。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黃亮告訴《CM華夏理財》記者,據公司內部測算,香港注冊符合規定的產品,數量應在兩位數。
其次,一般認為,基金互認產品的收益率跟內地的基金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濟安金融副總經理王群航指出,對于香港與內地互認的基金,長期的業績暫時無法考究,僅以今年以來的業績為例,符合互認標準的產品中,業績最好的凈值增長率大概在20%左右,內地市場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已出現超200%,業績翻倍的更是一大把,僅從這一點來說,與香港互認的產品似乎沒有競爭力。
《CM華夏理財》查看了某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互認產品,該產品是一只投資亞太區的股票基金,截至9月末,該基金近一年、三年、五年的凈值增長率為-8.6%、22.5%和26.3%。
再次,基金互認費率可能會比較高。
有消息稱,基金互認的費率可能高達5%,相比內地基金要高得多,亦高于管理費較高的QDII產品。不過,也有參與基金互認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基金互認費率暫未確定,表述是“不高于5%”,但不一定會到5%。
王群航指出,對于基金互認產品,可從配置的角度,選擇與內地市場風險完全隔離的產品,當作銀行定期,作為長期的資產管理工具。
黃亮指出,目前基金互認的范圍僅限香港本地注冊的基金,實際上有許多香港基金是在海外注冊的(如盧森堡),這些基金并不在目前的基金互認的范圍當中。未來如果基金互認能擴大到香港以外的范圍,投資人的選擇會增加很多。
“Q弟”也有春天嗎?
QDII作為最早的跨境投資產品,8年前大量發行時曾被寄予厚望。由于收益缺乏競爭力,如今大量產品迷你化,僅今年下半年,就有兩只基金宣告清盤。QDII被惡作劇地稱為“Q弟”。“資產配置荒”來了,保險等機構已現加倉跡象,QDII能打好翻身仗嗎?
債券熱火朝天,股票市場低位暴漲。這個深秋,國內投資市場高溫未退,卻未能令機構投資者“高枕無憂”。國內債券的高收益顯然不能持續,股票市場亦存在隱憂,各類資產投資收益率向下已成趨勢。轉戰海外,或成資金“解渴”的出路。
“機構投資者對目前國內投資中的‘資產荒’比較敏感。”黃亮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國內機構投資者都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中更具收益吸引力的資產類別。
黃亮介紹,日本保險機構在上世紀90年代之后,開始大舉配置海外資產,現在,日本保險公司的資產約50%配置在海外,其中大部分是固定收益品種。相比之下,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海外資產比例要低得多,未來出海投資的潛力巨大。此外,銀行體系資管規模有二十多萬億,這些資金也面臨投向哪里的問題。
“從前QDII基金個人投資者的戶數及資產規模都較高,現在機構越來越多。”黃亮告訴記者。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從以往的表現看,QDII產品的業績并不具有吸引力。王群航認為,與國內基金動輒翻倍的收益相比,QDII業績沒有競爭力。因此,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如果資產規模較小可以不考慮,資產規模大,從資產配置角度,可適當投資。
過去幾年QDII業績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首先是受累于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數據顯示,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最大幅度超過40%。另外,QDII業務長期面臨資源和人手不足。多家公司表示,現在要找到適合的QDII投研人員相當困難。一家基金內部人員透露,公司想找一個研究海外債券的人,找了很久都沒找到。
匯率壓力、人才缺乏、規??s水,QDII業務艱難推進,只有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最終能把這項業務堅持下來,如南方、易方達、華夏等,這些公司也是近年發行創新QDII產品的主力軍。
時移事易。人民幣已從升值轉向貶值預期,QDII投資價值重新獲得青睞。國元證券分析師馮迪指出,人民幣貶值預期下,QDII 基金中主投港股、美股的產品吸引力會增強。一方面,多數QDII 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貶值會帶來一定的匯兌收益;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升值,QDII 產品中美元資產占比高的品種值得關注。
一大波利好襲來,“Q弟”能翻身當“大佬”嗎?
“揚帆出海”的正確姿勢
早在今年4月份,港股單月上漲13%,吸引全球眼光。QDII基金借勢發力,吸引了大量凈申購。但好景不長,隨著港股市場下跌,到7月末,QDII的總資產又回到了一季度末的水平。
黃亮說,《公開募集證券投資資金參與滬港通的指引》的公布引發了一輪投資港股的熱潮,雖然此后市場退潮。但長期看,這輪港股的投資熱潮將是投資者主動尋找海外資產的一個開端。
據了解,當前QDII基金在海外投資的范圍已經相當寬泛,包括港股、美股、歐股、黃金、地產、大宗商品等。另外,QDII的類型也日漸豐富,除了傳統QDII外,跨境ETF方興未艾。那么,在眾多產品之間應該如何選擇呢?
對于投資港股,黃亮的建議是,選擇中資公司的主動管理產品。他介紹,內地上市公司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超過50%,交易量占到70%左右。對內地公司的理解,中資基金經理有著本土化的優勢,尤其是對于中國比較獨特投資主題的理解上,優勢體現得更加明顯。
選主動管理型產品,因為從這幾年的情況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大部分能戰勝基準,獲得超額收益。以南方全球精選為例,半年報顯示,該基金在過去一年、三年的凈值增長率比業績基準分別高出16.65%、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