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進軍證券行業正在成為大勢所趨,而當前的監管政策也在為互聯網券商大開“綠燈”。據監管人士此前的公開說法,監管部門將放寬證券期貨行業準入,實施業務牌照管理,支持互聯網+企業開展資本市場業務。此外,監管部門還將積極支持互聯網企業改制上市融資,加強公司治理;歡迎和支持互聯網企業開展場外業務。分析人士認為,證券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預示著對傳統券商牌照保護正在削弱,互聯網行業同證券業的融合正在加速。
不過,牌照放開的進度并不如預期中那么快。據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分析,牌照放開是大趨勢,近年來就有預期,但影響不宜夸大。券商行業專項牌照將逐步放開,但很難對現有券商格局形成挑戰,而且按照政策落地周期,最快2016年政策放開或將落地。
多數從事互聯網證券業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平臺自身發展證券業務實際存在劣勢,一些涉及線下的業務,如OTC業務、證券承銷、基金管理等,互聯網公司根本沒有專業儲備。“金融業務需要長期沉淀,缺乏金融專業背景的互聯網企業進駐證券行業并非易事。”李泉表示。
“互聯網企業在證券領域跟券商比,嚴格意義上講沒有太大優勢。因為如果證券公司不跟互聯網企業玩,互聯網企業壓根無法切入證券行業,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券商手中,互聯網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的用戶量,給券商帶來更多的價值,才有望切入證券領域。”社交投資平臺齊牛金融市場部總監杜紅分析認為,目前互聯網公司做證券業務,資金必然還在券商里,互聯網公司只能扮演信息、指令的通道角色,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需要相互融合才能發展互聯網金融。
上述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行業可能發展的趨勢是傳統券商、新型互聯網公司進行有所取舍的合作,“從互聯網企業的角度來說,其本身擁有很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很強大的互聯網流量平臺,跟券商合作可以給這些用戶提供更多的價值。而證券公司也可以借此把原來的服務移植到互聯網或者移動客戶端,并且借此對服務進行創新、優化和改造,并利用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和流量優勢,開拓新的用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