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是目前被困于"蠻荒年代"的P2P迅速擴充規模、增加投資用戶的無奈選擇。那么,P2P瘋狂燒掉的錢都進了誰的口袋?快跟九哥去一探究竟。
1、搜索引擎
為了將搜索引擎的用戶引流到P2P平臺上去,不少P2P選擇了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上,通過競價排名、購買關鍵詞等方式為自己平臺做營銷推廣。一位行業內的SEM舉例稱:百度品牌專區的價格,在2014年標價不超6萬元/月,2015年初就已經漲到了30萬元/月,而360的品牌專區價格,也在2014年10月份,由5萬元/月上漲到12萬元/月。而根據統計,大部分P2P平臺注冊用戶到投資用戶的轉化率在10%-20%之間,換算成單個投資用戶的成本約為500-1000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家未獲得融資的P2P平臺在2014年花在百度上的所有費用超1000萬元,而這一"消費水平"跟那些 "財大氣粗"的平臺相比,還只是"小巫見大巫"。據報道,一家已完成B輪融資的P2P平臺在百度、網盟、移動推廣上的開支,"一個月能'輕松'花掉近500萬元。"該平臺市場部總監稱,如果算上360、搜狗等其他搜索平臺上的營銷費用,全年成本將達到億元級別。
2、相關協會
除了常規的營銷、運營渠道"燒錢"之外,P2P花錢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加入各種協會、參加各種獎項評選等。
北京市網貸協會曾因一張流傳出來的會費管理照片而"名聲大噪"。上面明碼標價:會長200萬元/年,常務副會長100萬元/年,會員25萬元/年等等。《棱鏡》稱,根據其公布的成員名單統計,該協會一年收取的會費或在1250萬元左右,協會文件還注明:鼓勵會員自愿繳納會費超過年度會費標準。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會長單位的媒介總監表示,"這個錢花得很值",理由是100萬元去做搜索推廣的話,幾天就燒完了,而加入這樣的協會對平臺品牌的影響作用是長期的。
近日,齊魯晚報還曝光有協會扯著某高校和有關金融監管單位的大旗,舉辦互聯網金融與支付年度評選活動。如果企業想要報名參選,每個獎項需要繳納3000元的參賽費用。據報道,這類活動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互聯網企業參與,有的企業為提高選票數還動用網絡投票機為自己企業投票,即所謂的"花錢買獎"。
3、各種論壇
當互聯網金融已成為時下各大財經論壇的標配,一些主辦方也從P2P身上嗅到了商機。通常P2P贊助一場論壇的價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包括發聲、采訪、展臺等各種體現。據悉,P2P贊助國內某主流財經媒體年會的價格為30萬元。
4、第三方資訊平臺
除了協會和論壇,網貸之家這類第三方資訊平臺也成為P2P花錢的"好去處"。網貸之家的一份廣告刊例顯示,該網站首頁一號廣告位置的價格為350000/月。業內人士稱,考慮到打折以及某些廣告位空缺等因素,網貸之家2014年的廣告收入接近1000萬元,而2015年可能還會有突破。
5、人力成本
然而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的年推廣費,并不是一家P2P平臺最大的開支,多名平臺負責人對向媒體表示,推廣費用只占平臺全部費用的30%左右,人員成本才是平臺最大的開銷。隨著這一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吸引了大批來自金融、互聯網、甚至媒體行業的人才加入,行業薪資水平水漲船高。
一家P2P的副總裁曾表示,由于"沾了互聯網和金融的光",加上資本市場的運作,使得P2P行業的薪資較之合理水平高了30%到50%。"很多其他行業的人因此跳到這個行業來,畢業三年的人開口都要一萬塊錢、一萬五千塊錢。"而一些同等級別的員工,待遇甚至超過了阿里等互聯網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