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創偉業副總裁劉益民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三板的融資功能還不突出,原來覺得掛牌新三板沒有太大意義,而且還比較麻煩,包括掛牌后企業要定向增發,還要準備一系列文件,現在思路改變了,主要是發現掛牌后對企業規范信息披露、規范經營有很大的幫助。
互聯網企業最受青睞
記者統計發現,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中,被劃分為互聯網和相關服務類的公司最受創投機構青睞。在證監會行業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大類下,有195家企業被劃分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中74家前十大股東里出現了VC/PE的身影,占比38%,有22家劃分為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其中9家前十大股東里出現了VC/PE的身影,占比41%,均高于平均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更受青睞的原因和近期證監會的表態有一定關聯,賭轉板的機會出現。5月30日,證監會明確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這也意味著,未來互聯網企業在未盈利的情況下也可能實現轉板。
近期創投機構在參與新三板互聯網企業定增上也表現得比較積極。去年底剛掛牌新三板的中搜網絡和行悅信息近日公布的定向增發方案里,均有創投機構參與。其中,行悅信息公布的定增方案顯示,公司擬募資1700萬元用于拓展主業,頗具實力的上海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將包攬大部分定增股份。值得注意的是,中搜網絡2013年虧損達1.32億元,但中搜網絡仍獲得了創投機構的青睞。
據中搜網絡公告,5個外部投資機構合計認購本次發行股份4347826股,每股價格為23元,認購金額1億元。其中,浙商創投旗下的浙江信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和浙江浙商利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均參與了此次定增,合計出資3000萬元。對于這家爭議頗多的搜索公司,浙商創投發起合伙人、行政總裁華曄宇告訴記者,投資中搜是浙商創投在互聯網行業上的布局,同時也認為盡管這家企業目前仍在虧損,但對于互聯網這類特殊企業,根據證監會的表態,未來還是很可能給予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在未盈利的情況下也可能在主板上市,也就是說互聯網企業以后轉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重視信披規范
“我們投的兩家企業準備去新三板掛牌,這是我們對當前市場環境分析后做出的決定。”鵬德創投副總裁胡浪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對創投機構來說,當前的IPO環境不理想,排隊的情況很嚴峻。與此同時,IPO政策正在向注冊制推進,業內判斷最快可能在2016年開始推行,引用美國和香港地區的經驗,注冊制依靠信息披露,那么這些企業包括中介機構,需要承擔信息披露真實性、完整性的相關責任。因此,作為投資方,我們希望企業先在新三板信息披露,通過新三板來做規范,向潛在的投資者、向市場公開自己的財務信息和經營情況,為未來的注冊制做鋪墊。
胡浪濤說,行業內普遍認為,注冊制實施后,在新三板掛牌以及規范運營的企業,會有一定領先注冊上市的可能性。
胡浪濤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創投人士的認同。劉益民也認為,其實現階段的新三板對機構的吸引力并不大,主要還是交易不活躍,無法反映企業的價值,而且投資機構也難以實現退出。“我們當前思路轉變,當然與制度紅利有一定關系,比如轉板前景、做市商制度等,但現階段最主要的還是看重新三板信息披露對企業造假、不規范運作的制約。”劉益民表示。
淘金難度大
對于新三板的轉板功能,深圳一家大型PE機構的合伙人坦言,此項政策的前景不明朗,需要等待細則落地。此外,融資能力和交易能力仍是新三板最大短板,后續制度建設需要提高新三板的流動性才能真正發揮新三板的功能,否則對機構來說意義仍不大。
截至6月12日的掛牌企業信息顯示,目前共有366家企業正在申請掛牌。也就是說,新三板企業的掛牌數量很快就要突破1000家。除了融資和轉板功能前景不明朗外,優質企業缺乏也是目前創投機構觀望的重要原因。上述PE機構的合伙人還表示,新三板成長非常快,掛牌企業馬上要過1000家,但優質企業并不多,估計只有10%不到。
對此,劉益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新三板流動性不高,不能反映企業價值,所以盈利兩三千萬以上的企業不愿意選擇新三板。另一方面,從行業分布可以看出,信息技術類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最多,但這類企業中的優質資源很大一部分已被美元基金“截留”。此前,華澳資本合伙人劉宇也曾發表過類似觀點。劉宇認為,新三板的投資機會主要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但前幾年國內創投機構很少涉足這一領域,許多優質項目已被外資創投做了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準備海外上市。下一步需要把優質的互聯網資源留在國內,移動互聯網浪潮剛剛開始,未來國內50億人民幣市值的互聯網公司還會有一批,新三板需要做一些準備抓住這個機遇。